3月27日,國家統計局發布2019年1-2月份工業企業財務數據,顯示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同比下降14.0%。經測算,剔除春節因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與上年同期持平略降。
“單從數據本身來看,企業的效益似乎有所下滑,但剔除春節效應及天氣影響因素,企業的發展動能實際上并不弱。”富國基金高級策略分析師陳杰昨日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一般而言,城市務工人員返鄉過年后要等到元宵節后才會返程務工,疊加持續陰雨天氣,對整個2月份工業生產的影響比較大。
另外,華創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牛播坤昨日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盡管1-2月份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同比下降,但消費品制造業、主要裝備制造行業利潤保持較快增長。
數據顯示,1-2月份,規模以上消費品制造業利潤同比增長5.8%,其中酒飲料和精制茶制造業利潤同比增長23.3%,煙草制品業增長18.2%,食品制造業增長11.2%,紡織服裝服飾業增長7.6%,醫藥制造業增長4.2%。另外,規模以上主要裝備制造行業中,專用設備制造業利潤同比增長14.0%,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增長10.9%,金屬制品業增長8.8%。
對此,民生銀行研究院研究員郭曉蓓昨日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分析稱,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影響,我國產業結構發生優化調整,使得消費品制造業、高端裝備制造行業的利潤都得到明顯提升,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也逐步加大。與之相對的是,1-2月份汽車、石油加工、鋼鐵、化工等主要行業利潤下降明顯,這表明我國正處于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時期,產業結構持續邁向高端化發展。
陳杰也認為,消費品制造業和裝備制造業利潤增速保持較快增長,顯示出經濟高質量發展正在加速,國民經濟中的新動能得到不斷壯大。
數據還顯示,資產負債率繼續下降。2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為56.9%,同比降低0.2個百分點。其中,國有控股企業資產負債率為58.6%,同比降低1.0個百分點,國有企業去杠桿成效明顯。
郭曉蓓表示,國企資產負債率高的行業多屬于資本密集型產業,具有高杠桿運行特點,需求疲弱時易出現產能過剩。當前,國有企業去杠桿成效明顯,這說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效繼續顯現,工業實體經濟運行質量效益提高,主要表現在成本下降,杠桿率降低,資金效率提高,盈利能力增強。
此外,1-2月份,規模以上小型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1.1%。陳杰表示,自去年年底以來,國家出臺若干項政策支持民營企業、中小企業發展,使得小型工業企業利潤也有所增長。
展望未來,牛播坤認為,1-2月份受春節擾動過后,3月份工業生產開始進入修復狀態,預計工業企業營收增速達到4%至5%左右,盈利增速降幅收窄。從全年來看,工業企業盈利增速將呈現前低后高的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