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寧夏在推進美麗鄉村建設中,先后實施特色小城鎮、美麗小城鎮、美麗村莊、危窯危房改造、人居環境整治等項目,農村基礎設施、環境面貌發生了可喜變化。但鄉村特色風貌不夠鮮明、缺少文化內涵等現象也普遍存在。
如何在美麗鄉村建設中保護傳承鄉村文化,使鄉村“內外兼修”?1月20日,寧夏政協十一屆五次會議期間,寧夏政協委員金存鈺,從加強鄉村文化基礎設施建設、補充鄉村文化隊伍、完善鄉村文化機構等方面提出了建議。
“美麗鄉村要有文化味兒,必須從硬件軟件兩方面齊發力。”金存鈺委員說,建議增加文化建設項目,把美麗鄉村同步建設成為經濟型、生態型、景觀型、文化型綠色村莊;針對寧夏各縣鄉村實際情況,合理布局規劃建設鄉村文化基礎設施,完善農村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充實器材設備,織密鄉村文化服務網絡,加強業務指導,深入挖掘與弘揚傳統鄉村文化中的精華,為繁榮鄉村文化提供物質和精神條件;完善鄉村文化機構,建設鄉村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鄉村圖書館、民族文化藝術館等,豐富群眾性文化生活和精神文明的載體。
鄉村文化重在保護傳承。金存鈺委員建議,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鄉村特別是在家庭落地生根。在家庭中傳承遵規守紀、誠實守信、良知德行、知行統一等道德教育,傳承自強不息、艱苦奮斗、禮義廉恥、尊老愛幼等美德教育和和諧包容、以德服人等人文教育;開展“最美家庭”“五好家庭”“書香之家”等評選活動,鼓勵群眾除陋習、樹新風,弘揚傳承優良家風、涵養民風;在重要時間節點定期舉辦文藝匯演、運動會等,為繁榮和促進鄉村文化發展搭建平臺。
“鄉村文化建設離不開人才隊伍和制度保障。建議培訓鄉村文化村長、文化干事、文化館長、體育隊長等專門人才,發揮鄉村民間藝人的作用,補足鄉村文化建設人才短板,為鄉村文化傳承注入活力。”金存鈺委員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