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郭冀川
10月27日,生態環境部召開10月例行新聞發布會。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司長李高在會上介紹,2021年中國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了50.8%,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6.6%,并成功啟動了全球覆蓋溫室氣體排放量最大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截至2022年10月21日,碳排放配額累計成交量1.96億噸,累計成交額85.8億元,市場運行總體平穩有序。
李高稱,2018年以來,生態環境部在碳排放權交易試點探索和前期工作的基礎上,從制度體系、基礎設施、數據管理和能力建設方面入手,扎實推進全國碳市場建設各項工作。2021年7月份,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正式啟動上線交易??偟膩砜?,經過第一個履約周期的建設和運行,全國碳市場已經建立起基本的框架制度,打通了各關鍵流程環節,初步發揮了碳價發現機制作用,有效提升了企業減排溫室氣體和加快綠色低碳轉型的意識和能力,實現了預期目標。
在扎實推進全國碳市場建設方面,李高介紹了五方面重點工作:一是健全全國碳市場法律法規和政策體系,特別要積極推動《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的出臺,同時要完善相關的配套制度和相關的技術規范;二是強化數據質量管理,保持對碳排放數據造假零容忍的高壓態勢,切實提升數據質量,建立健全碳排放數據質量管理長效機制;三是進一步強化市場功能,在碳市場平穩運行的基礎上,逐步擴大全國碳市場的行業覆蓋范圍,豐富交易主體、交易品種和交易方式;四是進一步完善國家自愿減排交易機制,研究制定相關的交易管理辦法和配套制度規范;五是加強市場主體能力建設。
此次會議還發布了《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2022年度報告》,從應對氣候變化的新部署,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政策體系和政策保障,積極參與應對氣候變化全球氣候治理等方面全面展示了2021年以來我國應對氣候變化工作的新進展。
(編輯 張鈺鵬 上官夢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