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舒婭疆
4月18日,四川省政府新聞辦舉行2024年一季度四川經濟形勢新聞發布會,《證券日報》記者從會上獲悉,今年一季度四川地區生產總值為14142.6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6.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為857億元,增長2.7%;第二產業增加值為4766.3億元,增長6.4%;第三產業增加值為8519.3億元,增長6.4%。以光伏、鋰電為代表的綠色低碳產業在2024年首季保持增長態勢,成為四川工業發展的一大亮點。
2024年一季度,四川加快推進經濟綠色轉型,綠色低碳產品產量亦實現了較快增長。數據顯示,一季度,四川省單晶硅、多晶硅產量同比分別增長126.8%、59.6%,鋰電子電池產量同比增長174%,其中汽車用鋰電子動力電池產量同比增長32.8%。
四川省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曾俊林在回答《證券日報》記者提問時表示,近年來,四川在綠色低碳優勢產業方面頻頻發力,尤其是動力電池和晶硅光伏方面,這兩大產業被稱為能源轉型的“綠色心臟”,其發展對于四川能源結構優化、發展能效提升、新質生產力加速培育都起到關鍵作用。
“從一季度數據來看,這兩大產業依然保持兩位數的增長速度,晶硅光伏產業、動力電池產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5.9%、39.7%,分別比綠色低碳優勢產業增加值增速高6.3個百分點、30.1個百分點。”曾俊林補充道。
不過,由于受需求、價格等因素影響,四川省光伏、鋰電產業的增長速度有所放緩。2024年一季度,四川省晶硅光伏產業增加值增速低于2023年全年、2022年全年水平。曾俊林介紹:“受光伏鋰電等行業調整影響,全省綠色低碳優勢產業增加值增速從連續兩年的兩位數增長回落至個位數增長,對工業增長拉動也有所減弱。目前這兩大產業仍處調整優化之中,相信經過此輪優化調整后,將更具競爭優勢。”
目前,四川的晶硅光伏、鋰電產業已吸引了通威股份、協鑫集團、寧德時代、天齊鋰業等頭部企業布局,產業集聚效應已經初步形成。同時,政策的鼓勵持續助力產業發展。根據四川省人民政府2023年印發的《四川省碳達峰實施方案》,四川將充分發揮清潔能源優勢,聚力發展清潔能源、晶硅光伏、動力電池、釩鈦、存儲等綠色低碳優勢產業,支持宜賓建設“動力電池之都”、遂寧建設“鋰電之都”,成都建設“綠氫之都”,并打造德陽“世界級清潔能源裝備制造基地”、樂山“中國綠色硅谷”。
在四川(西部)研究院投資與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王小琪看來,四川的晶硅光伏、鋰電產業具備資源、產供鏈優勢和政策支持等有利發展因素,盡管當前因為行業周期、宏觀環境下的需求變化、市場競爭等因素出現一定波動,但這些產業整體前景向好,未來仍具備良好增長潛力。
“從產業公司來看,需要針對薄弱環節進一步增強研發投入、加大攻關力度,健全和完善彼此之間的產供鏈分工,并積極爭取各級政府、政策的支持,努力提升在融資、人才保障等方面的能力,提高自身競爭力,以更好應對行業的優化調整。”王小琪說。
(編輯 喬川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