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日報微信

          證券日報微博

          您所在的位置: 網站首頁 > 財經頻道 > 宏觀經濟 > 正文

          各地密集設立科技成果轉化基金 破解從實驗室到市場難題

          2025-07-23 00:29  來源:證券日報 

              本報記者 毛藝融

              又一筆百億元級科技成果轉化基金即將落地。日前,杭州市科學技術局發布關于征求《杭州市優化創新生態持續加大科技創新大投入的實施方案(征求意見稿)》意見的公告,其中提出,加大顛覆性成果轉化直投基金投資力度,打造超100億元的科技成果轉化基金。

              破解科技成果轉化難題,一直是業界關注的重點??萍汲晒麖膶嶒炇易呦蚴袌?,常面臨商業化路徑不清晰、落地困難等瓶頸。同時,科技成果轉化過程中需要大量資金支持。為解決上述難題,壯大長期陪伴企業成長的“耐心資本”至關重要。在此背景下,多地政府紛紛設立科技成果轉化基金,旨在加快推動顛覆性技術的轉化落地。

              推動科技成果商業化落地

              作為政府投資基金的一種,科技成果轉化基金通常依托政府引導基金,采用“政策性+市場化”的母基金運作模式,撬動社會資本共同投資,重點支持具有市場前景的實驗室成果和關鍵核心技術突破項目實現商業化落地。

              2025年以來,已有蘇州、廈門、南京等多地密集設立科技成果轉化基金或出臺相關支持政策。

              從規模來看,基金總規模由“億元級”向“十億元級”躍升,投入力度顯著加大。

              從投資階段來看,主要投早、投小、投科技。例如,廣西發布的《廣西科技成果轉化基金管理辦法(試行)》明確,科技成果轉化基金及其子基金主要投向種子期、初創期、成長期的非上市科技型企業。

              從投資領域來看,主要聚焦人工智能、生物醫藥、高端裝備、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

              投資方式也在不斷創新。例如,成都、天津等地探索財政科技資金“先投后股”模式,即通過科技立項形式支持研發團隊或科創企業進行研發、轉化和產業化,后續按約定將項目支持資金轉換為企業股權,并遵循“適當收益”原則擇機退出。

              此外,各地科技成果轉化基金在運作機制上體現出較強的政策引導和市場化結合特征。例如,蘇州設立了總規模5億元的高??萍汲晒D化天使基金,該基金由蘇州吳中區政府與蘇州創新投資集團聯合設立,體現了政府引導與市場化運作的結合。

              相較于覆蓋面更廣、主要服務科創中小企業的產業引導基金,科技成果轉化基金的核心使命更聚焦于打通“實驗室成果到產業化”的轉化通道。例如,廈門設立的廈門火炬科技成果轉化中心將重點聚焦診斷試劑和疫苗領域,推動高校、科研院所、醫療機構科技成果轉化為實際產品。

              “科技成果轉化基金為科創企業在技術驗證、小規模生產、市場推廣等關鍵階段提供資金支持,有助于加速打通創新鏈與產業鏈之間的銜接堵點,推動科技成果的商業化落地。”中央財經大學教授蘭日旭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提供全生命周期支持

              各地推出科技成果轉化基金,核心目的在于打通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的“最后一公里”,著力解決科技成果轉化過程中的資金短缺、市場驗證難、產業化周期長等痛點。這些科技成果轉化基金通過政府引導、社會資本參與的方式,為科技型初創企業提供了全生命周期的支持,從而推動區域科技創新生態的建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

              除了地方科技成果轉化基金外,國家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基金亦發揮巨大作用。例如,由國家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基金出資設立的國投(廣東)科技成果轉化基金,已投資企業包括上海新迪數字技術有限公司、粵芯半導體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天元航材(營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三瑞高分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等,覆蓋了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和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

              事實上,科技成果轉化基金屬于政府投資基金的一種,其篩選優質科技企業的專業眼光已被資本市場認可。例如,今年7月13日,上交所制定發布了《發行上市審核規則適用指引第8號——資深專業機構投資者》,明確在科創板試點引入資深專業機構投資者。在符合條件的投資機構類型里,政府出資設立的基金便是重要主體之一。

              目前,科技成果轉化基金在運作中仍面臨多重挑戰。一位從事技術轉移的企業人士對記者表示,深層次的“三缺”問題依然存在:科研人員往往缺乏足夠精力投入成果轉化,專業轉化人員服務能力有待提升,市場端對早期“硬科技”的風險資本供給仍顯不足。

              展望未來,對于進一步加快科技成果轉化,蘭日旭認為,要持續優化科技金融生態體系,建立以科技金融為主線的企業全生命周期培育體系。一方面,拓寬股權投資資金來源和募資渠道,引入更多中長期資金,為種子期、初創期及成長前期的科技企業“雪中送炭”;另一方面,優化科技金融服務體系,比如以知識產權證券化等方式,推動科技成果資本化;此外,進一步健全科創企業上市培育體系,助力科技企業上市融資、并購重組,加快促進更多科技成果“開花結果”。

          -證券日報網
          • 24小時排行 一周排行
          国产精品传媒99一区二区_国产高潮抽搐喷水高清_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蜜_国产麻豆剧传媒精品国产AV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官方客戶端

                  安卓

                  IOS

                  官方微信

                  掃一掃,加關注

                  官方微博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