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郭冀川
7月2日,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聯合發布《國家人工智能產業綜合標準化體系建設指南(2024版)》(以下簡稱《建設指南》)。
《建設指南》指出,近年來,我國人工智能產業在技術創新、產品創造和行業應用等方面實現快速發展,形成龐大市場規模。伴隨以大模型為代表的新技術加速迭代,人工智能產業呈現出創新技術群體突破、行業應用融合發展、國際合作深度協同等新特點,亟需完善人工智能產業標準體系。
為推動我國人工智能產業高質量發展,《建設指南》明確提出了一系列具體目標,為人工智能產業的未來發展指明了方向?!督ㄔO指南》提出到2026年,我國標準與產業科技創新的聯動水平持續提升,新制定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50項以上,引領人工智能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標準體系加快形成。開展標準宣貫和實施推廣的企業超過1000家,標準服務企業創新發展的成效更加凸顯。參與制定國際標準20項以上,促進人工智能產業全球化發展。
中關村物聯網產業聯盟副秘書長袁帥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標準化是推動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重要支撐,只有通過標準化才能實現產業的規范化、規?;?、高效化發展。
袁帥說,近年來,我國人工智能產業在技術創新、產品創造和行業應用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形成了龐大的市場規模。然而,隨著以大模型為代表的新技術加速迭代,人工智能產業也面臨著新的挑戰和機遇,如數據不一致、不完整和不規范等問題,需要通過標準化工作提高人工智能系統的準確性和可靠性?!督ㄔO指南》的發布,正是為了應對這些挑戰、抓住機遇,進一步完善我國人工智能產業標準體系,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
《建設指南》共確定了基礎共性、基礎支撐、關鍵技術、智能產品與服務、賦能新型工業化、行業應用、安全/治理等七個標準體系建設的重點方向。相比此前的征求意見稿,此次新增了“賦能新型工業化標準”,旨在規范人工智能技術賦能制造業全流程智能化以及重點行業智能升級的技術要求。
中國數實融合50人論壇智庫專家洪勇說,賦能新型工業化標準特別關注了重點行業的智能升級。這些行業通常具有較大的市場規模和廣泛的應用場景,如汽車制造、電子信息、航空航天等。通過制定針對這些行業的智能升級標準,可以推動這些行業在智能制造、智能服務等方面的快速發展,提升整個行業的智能化水平。
(編輯 孫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