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郭冀川 實習生陳家璇
2024年8月8日,科技創變者大會在北京召開,會議聚焦具身智能研究,規劃具身智能發展新空間,展望具身智能發展新機遇,探討具身智能發展新方向。
會上,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理事長黃鐵軍對人工智能的未來發展趨勢進行了展望。一方面,他認為人工智能應從信息智能發展到實體智能。大數據是世界的表達,從中訓練出的語言認知模型可以支持信息服務。語言類大模型能夠提高自動駕駛、機器人等實體的智能水平,但還需要具體技術路線和交互技術的發展。
另一方面,他提出應從“靜態融通”發展到“動態涌現”。目前的智能涌現還只是靜態的,還不具備人腦的動態涌現能力。靈感仍是生物大腦的特有能力,未來有望通過類腦智能實現真正的AGI(通用人工智能)。
黃鐵軍認為,未來十年,人類將全面進入智力時代,就像工業革命解放了體力、電力革命解決了能源流通問題一樣,以智力為核心的科技、經濟、社會生態將構建完成。未來二十年,行為主義和類腦智能將發揮更大作用。至2045年,結構仿腦、功能類腦、性能超腦的物理AGI將會到來。

科技創變者大會現場 陳家璇/攝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機器人研究所名譽所長王田苗在會上就具身智能高質量發展的進化路徑作了主旨報告。王田苗認為,具身智能工具可以改造世界,推動機器人向更高智能認知水平與執行任務適應性方面變革。它將成為未來最具影響力、不可替代的生產工具,不僅是促進我國實體經濟高質量增長、構筑新質生產力發展格局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柱,也將對未來國際產業競爭格局產生重大影響。
王田苗表示,具身智能是未來大國實體經濟可持續發展綜合競爭力的基礎。盡管具身智能機構與供應鏈在不斷完善,但具身智能也面臨著市場格局變遷、融資困難等問題。
(編輯 張明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