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兩會報道組 昌校宇
5月22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做政府工作報告時提到,推動制造業升級和新興產業發展。大幅增加制造業中長期貸款。發展工業互聯網,推進智能制造。電商網購、在線服務等新業態在抗“疫”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要繼續出臺支持政策,全面推進“互聯網+”,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
對此,蘇寧金融研究院消費金融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付一夫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以制造業為基礎的實體經濟是社會生產力的集中體現,也是綜合國力與社會財富最為堅實的物質基礎和命脈,是抵御各種風險、增強創新能力、緩解經濟下行壓力最堅實的陣地;新興產業是高科技創新與高知識密集,高附加值行業載體,更是先進生產力的代表,這些都可以為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與活力。我國制造業實力雄厚,產業體系完備,產業升級也在提速;而以互聯網、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高端制造、生物醫藥等為代表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同樣日益壯大。這些都是我國應對挑戰的底氣和實力。
“新供給創造新需求。當前,我國經濟面臨的主要問題是總需求不足,而需求不足背后的根本原因卻是‘供給結構老化’。”萬博新經濟研究院院長滕泰告訴《證券日報》記者,引領中國經濟走出經濟下行壓力的根本出路是供給結構升級,而在中國經濟已經處于快速工業化和快速城鎮化的后期階段的背景下,升級供給結構的關鍵在于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尤其是要發揮工業互聯網和智能制造對提升先進制造業價值的重要作用,以及電商網購、在線服務、互聯網+、數字經濟等新業態、新模式等新供給對新需求的創造作用,用供給結構升級來推動消費升級,讓中國經濟早日進入以新供給擴張為特征的經濟復蘇階段。
此次疫情對一些傳統行業受沖擊較大,而新興產業則展現出強大成長潛力。那么,對于政府工作報告提到的推動制造業升級和新興產業發展方面,資本市場發揮了哪些重要作用?
付一夫介紹,資本市場是國民經濟發展的“金融基石”,能提供高效便捷、功能多樣、成本合理的融資服務,在解決產業端資金難題的同時,間接助力科技創新與升級,故而資本市場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保障作用。在制造業升級和新興產業發展過程中,資本市場的作用集中體現在促進金融資本與產業資本的有效對接和有機結合,使金融資本更好地服務于實體經濟,并不斷推動新技術的發明、新產業的成長和新商業模式的誕生。
研究表明,數字化程度每提高10%,能拉動人均GDP增長0.5%至0.62%。國際新經濟研究院數字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鄭磊認為,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也需資本市場“出力”。
鄭磊向《證券日報》記者解釋,“要更充分發揮股市對數字經濟新業態的支持,科創板和創業板就能在該方面發揮較大作用。例如,科創板主要側重扶持新技術和新業態的公司上市,創業板則側重新經濟、新業態與傳統經濟的融合和升級??苿摪搴蛣摌I板可以發揮注冊制的優勢,盡量扶持以上兩類企業上市融資。同時應盡快考慮在中小板也推行注冊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