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兩會報道組 李文
新冠肺炎疫情對各國經濟的影響不言而喻,給企業帶來的挑戰也是前所未有。對此,全國政協委員、德勤中國副主席蔣穎在5月25日上午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的大會發言中表示,當前企業面臨的挑戰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一是業務流失導致業績下降。此次疫情對經濟的沖擊是全方位的,各行業超過60%的受訪企業都調低了業績預期;二是現金流承壓。企業庫存增加,收入下降,應收賬款增加以及賬期拉長,企業現金流的壓力空前;三是現金流存在斷裂風險。在全球疫情升級的背景下,深度參與全球分工的行業,如醫療、醫藥、汽車和半導體等行業,既面臨上游斷供的風險,也面臨下游需求不足的壓力;四是面臨數字化轉型挑戰。疫情發生后,遠程辦公等對企業數字化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蔣穎表示,當前我國已經全面進入復工復產階段,但也要看到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消費信心恢復尚需時日、信貸金融支持政策對中小微企業的可及性尚小等問題,這對政府幫扶的有效性提出更高要求。政策不但要著眼于幫助企業渡過眼前難關,還應加強溝通、及時評估、適時調整,助力企業提升韌性和創新實力,才能為我國經濟的持續復蘇,乃至邁入下一階段繁榮提供不竭動力。
蔣穎認為,下階段對于企業的幫扶需要三大思維。
第一,要有底線思維。該“兜底”時要“兜底”,小微企業仍需要直接“輸血”,只有保企業才能保就業。建議政府建立中小微企業紓困基金,以股權或者債權形式為中小微企業提供現金流支持。同時為金融機構向中小微企業發放的貸款提供全額擔保。政策落實上,建議持續下沉,由基層政府、擔保公司、保險公司、商業銀行、小貸公司等共同參與并且加強宣傳,鼓勵中小微企業參與。
第二,要有平臺思維,政府與龍頭企業協力提供產業鏈和生態圈的支持,針對海外訂單減少的外貿企業,政府除了搭建信息平臺促進出口轉內銷之外,還應支持龍頭企業向中小微企業的購買比例,增加企業收入,并在賬期上靈活安排,改善中小企業的現金流。
第三,要有創新思維,賦能各類市場主體,協同共建“數字共生”。建議政府為中小微企業融入數字經濟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加快數字經濟相關立法、標準制定,加強數據安全監管,完善公平競爭的營商環境;通過出臺支持數字技術創新的獎勵政策,強化資金支持;搭建企業信息化公共服務平臺,為企業提供智能化改造的規劃咨詢和培訓服務。
(編輯 張偉 孫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