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吳曉璐
3月5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政府工作報告。其中提到,“完善民營企業債券融資支持機制,全面實行股票發行注冊制,促進資本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全國政協委員、申萬宏源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楊成長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民企債券融資困難,主要存在三個方面問題,首先是民營企業資信等級評價問題,債券信息透明度不高;其次,通過單一金融機構幫助民營企業發債融資,難度比較大;第三,近幾年出現一些新類型企業,如平臺公司、流量型公司等,對這類公司需要有新的認知過程,對這些企業的債務結構、融資方式還要進行不斷的探索和創新。
財達證券總經理助理兼固定收益融資總部總經理胡恒松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近兩年受疫情影響,民營企業經營環境受到較大沖擊,融資需求較大,但多數在債市遇到了“閉門羹”。究其原因,主要是部分民營企業出現債券違約和貸款違約,尤其是部分高評級房地產企業出現債務問題,導致民營企業整體的信用風險過高。
談及完善民營企業債券融資支持機制,胡恒松認為,需要監管部門完善相關制度,否則金融機構不太可能“大膽往前走”,因為監管及金融機構內部違約追責等迫使資金不可能主動青睞民營企業。未來,無論是在化債角度還是融資角度出發,預計民營企業債券融資難度將有望得到緩解。
就資本市場而言,楊成長認為,支持民營企業債券融資要強調三點,一是證券公司必須要業務下沉,過去證券公司主要是服務于大企業、龍頭企業、優質企業,對中小企業、民營企業關注不夠;第二,不斷創新融資方式,如資產支持證券、公募REITs等,得到了市場的高度認可;第三,強化債券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的聯動發展,使債券業務成為證券公司綜合業務。
談及“全面實行股票發行注冊制”,全國人大代表、立信會計師事務所董事長朱建弟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全市場注冊制改革中,要堅持“五要”,即要繼續堅持“零容忍”方針,堅持依法從嚴監管,進一步強化對欺詐發行、財務造假等違法行為的打擊;要繼續加強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壓實上市公司、中介機構和利益相關者責任,實施追責問責制,建立各方職責明確、互為制衡的法治保障體系;要進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提高上市公司治理水平,加強對上市公司實控人的監管;要進一步完善入市和退市制度,把好進口關,暢通退出關;要進一步加強投資機構的建設和規范,加強培養長期投資者,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
楊成長認為,注冊制改革要實現的目標有三點:即讓企業自主的選擇上市市場;將股票的定價權交給投資者;讓不同層次市場有特定的交易對象、交易特色,形成一種良性的競爭關系,從而能夠真正形成多層次的、相互銜接的、能夠服務于大中小企業、不同類型行業的資本市場服務體系。由此來看,全市場注冊制改革還是要以“建制度、不干預、零容忍”的指導思想作為基礎,從完善發行審核制度、健全監管制度、完善信息披露制度等入手。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正確認識和把握資本的特性和行為規律,支持和引導資本規范健康發展。”
楊成長表示,目前,我國要素資本化程度需要進一步提高,特別是數據、技術等創新要素資本化程度不高,需要發揮資本市場在推進創新要素資本化和證券化上的引領作用。與此同時,需要對資本設置“紅綠燈”,要逐步完善相關規章制度,特別是底線性制度,使得資本運行有方圓、有規則。
“此外,還要規范資本的并購行為。”楊成長表示,雖然鼓勵企業進行并購重組做大做強,但是在產業鏈整合中,不能簡單以“大吃小”來發展一個行業,要強調龍頭企業、大型企業、中小企業形成生物鏈和生態鏈,彼此之間相互依存、相互支撐,而不是簡單的競爭關系和并購關系。
(編輯 才山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