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杜雨萌
“怕嗎?”
“怕!但為了醫院早日投產,我必須要往前上。”來自武漢移動、承接雷神山醫院通信網絡保障項目的項目經理俞建江如是說。
為了能讓俞建江安心在前線做好此次抗“疫”服務保障工作,俞建江的父母已將他的孩子接回福建照料,為其解決后顧之憂。
事實上,先后投入運營的火神山醫院和雷神山醫院,5G網絡覆蓋均為“標配”,尤其是雷神山醫院建設云直播,5000多萬網友在線“監工”,一舉推上熱搜。
作為此次承接雷神山醫院通信保障及云直播的建設團隊,武漢移動江夏區分公司建設維護中心主任俞建江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在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較為嚴峻時期,不僅是國內,甚至全世界都在關注火神山、雷神山醫院的建設進展,通過5G+云直播的方式,向用戶展示雷神山醫院的進展情況,可以說也是大家希望看到的。
當回憶起剛來雷神山醫院建設現場時的感受,俞建江坦言,除了有3天高壓工程期所帶來的工作壓力,需要擔心的事兒也不少……比如其所在的項目團隊在1月26日與雷神山醫院指揮部對接,彼時的建筑工地還處于籌備狀態,大批量的工程隊、工程車輛密集涌入建設現場,人員的密集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人傳人的感染風險;再比如因春節放假以及武漢市封城等特殊情況造成的人員緊缺是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盡管最后我們臨時組建了一支50人的施工隊伍,但多數是武漢市江夏區本地負責網絡維護的同事,很多同事是家里面唯一的經濟收入支柱,并且大多數都是和父母妻兒等同住。也就是說,一旦有一人感染就很可能導致家里好幾口人同時感染。”俞建江告訴記者,他當時心里想的就是雷神山醫院的通信保障任務,一定得爭取方案最簡單、最優化。
據記者了解,為了在3天時間內按期完工,這50人分成4小組同時、多點施工,并堅持每天早上7點到晚12點的連續17個小時工作強度。
而對于作為項目負責人俞建江來說,17個小時的工作時長顯然是不夠用的。因為除了要在建設現場組織、協調解決非常規問題及應對突發狀況外,為節約建設時間,他還“兼職”部分廠家技術人員的司機,每天繞路接送幾位廠家技術人員趕赴現場。
日均步行40000步、每天往返車程約320公里,每頓不足10分鐘的吃飯時間,平均一天接打電話200余個、“打爆”2部手機和1部充電寶的電量……這些數字,或許可以更生動地描繪出俞建江每天的工作量。
好在1月29日接近凌晨,雷神山醫院的網絡工程基本完成。俞建江及其團隊用48小時搶建8條專線,72小時新建3個5G基站、擴容4個4G基站的速度,向雷神山醫院交上一份“移動”答卷。
“說實話,那幾天我對現場員工、支援和施工同事的安全健康,一直捏著一把汗,幸運的是,我們都健康的完成了支援雷神山醫院的網絡保障任務。”俞建江欣喜的告訴《證券日報》記者,目前,中國移動雷神山醫院的5G網絡可同時支持2.5萬人的并發通信需求,并且從2月5日起至今,雷神山醫院網絡尚未發生一起業務中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