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方便大眾生活的同時,也給不法分子留下了可乘之機。疫情當前,人們被迫足不出戶,網絡成為大家獲取信息的重要途徑,而不法分子卻趁機利用“官方信息”套取個人賬戶信息實施詐騙。最近,生財君就從中國銀行獲取到了這樣的案例。

近日,很多人的短信、微信群都收到了一條“溫馨提示”,內容為:“根據中共XX市委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發布的《關于呼吁廣大市民主動登記個人相關信息的通告》,XX市正在開展對居住人員入戶防疫排查和信息登記工作。為切實提高排查工作效率,確保信息準確,請尚未在網上填報信息的市民盡快登陸網址(http://zwpc./xxxxxx.html)或關注‘XX發布’微信公眾號掃描‘XX疫控—社區居民掃碼填報’二維碼完成網上信息填報。感謝您的配合。”
家住XX市的王先生也收到了上述“溫馨提示”短信,由于不會登陸網址,故未打開網站填報信息。不久,王先生在一個通過朋友圈加入的微信群里看到有人發送同樣的信息內容。在王先生看來,該微信群是一個售賣口罩、護目鏡和一次性手套等防護產品,還會及時發布各種疫情進展、可疑感染者行跡等信息的“官方”微信群,且相關產品也獲得了很多群友的“好評”,所以王先生對此群信息的真實性從未懷疑,于是便詢問如何登錄“溫馨提示”信息中的網址。
之后,對方主動添加王先生為好友,并私信發來一個二維碼,稱長按識別后如實填寫即可。王先生按對方提示操作,依次填寫了姓名、身份證號、銀行卡號、家庭住址等信息。當對方索要手機驗證碼時,王先生打開短信發現此為手機銀行登錄驗證碼,再三思索后決定致電中國銀行客服電話95566咨詢。
了解情況后,中國銀行客服人員告知王先生:“疫情排查登記不需要登記銀行卡號,更不會索要驗證碼登錄手機銀行。”王先生聽后立即關閉網頁,刪除對方聯系人并退出群聊,避免了資金損失。
中行有關人士表示,上述案例中,不法分子利用疫情排查線上填報的官方信息,通過發送虛假二維碼誘騙受害人提供姓名、身份證號、銀行卡號、手機驗證碼等信息,以達到操控受害人手機銀行盜刷賬戶資金的目的。疫情當前,請廣大客戶務必提高防范意識,謹防詐騙。比如,網絡購物類詐騙:虛假售賣口罩等防疫物資詐騙、利用釣魚購物網站虛假銷售詐騙、網絡刷單詐騙;退改簽或退費類詐騙:旅游、酒店、快遞退費詐騙。
此外,還有仿冒類詐騙,即冒充政府部門“發行特效藥品”詐騙、冒充親屬“感染新冠肺炎”詐騙、冒充慈善機構“愛心捐款”詐騙。(經濟日報記者 錢箐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