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日報APP

          掃一掃
          下載客戶端

          您所在的位置: 網站首頁 > 基金頻道 > 基金動態 > 正文

          今年前4月54只基金申報轉型 呈現三大特征

          2018-05-21 06:03  來源:證券時報

              最新基金變更注冊數據顯示,截至4月26日,今年以來共有54只基金申報轉型,雖然環比、同比均有所下降,但仍處于歷史較高水平,混合型基金仍是轉型主流。

              25只混基申報轉型

              今年以來轉型的各類基金中,混合型數量最多,且多為同類轉型。據統計,年內已有25只混合型基金申報轉型,占比接近一半。其中,18只基金的轉型方向仍為混合型基金,主要是委外定制基金轉為定開發起式基金。如國壽安保穩吉混合型基金轉型為“穩吉三個月定開發起式基金”。一季報顯示,該基金持有人為兩家機構,各持有50%的基金份額。

              迷你基金轉型也不少,至少有6只規模在2億元以下的基金申報轉型,其中一只最新規模僅為3000萬元。

              一家大型券商基金評價研究中心總監表示,混合型基金轉型主要為滿足監管要求,如證監會對委外定制基金設立規范做出的要求等。在監管趨嚴下,轉型已成為近年來迷你基金規避清盤的新突破口。

              指數基金謀求主動管理

              指數型基金也是今年以來轉型基金的主要品種,有13只指數基金申報轉型,其中轉型為主動管理類基金的有7只,如中歐滬深300指數增強(LOF)轉型為“中歐互通精選混合”,華安深證300指數基金(LOF)轉型為“量化多因子穩健混合型(LOF)”,華潤元大中創100ETF聯接轉型為“華潤元大潤睿錦定期開放靈活配置混合”等。

              除以上3只轉型為混合型基金的指數基金外,銀河基金申請將旗下3只ETF基金轉型為債券基金。

              也有指數型基金轉型為指數增強型基金。如長城久兆中小板300指數分級,除變更為普通指數基金外,還在合同允許的范圍內進行了增強,擴大主動管理空間,以創造超額收益的可能。

              滬上一大型公募ETF基金經理表示,指數基金謀求主動管理與當前市場環境有關。在當前的震蕩市,主動管理型基金通過對股票倉位、行業配置和個股的積極操作,大概率能戰勝被動管理型的指數基金。

              值得一提的是,在指數基金同類轉型中,華夏銀行將旗下兩只跟蹤MSCI中國A股指數的ETF及其聯接基金轉型為MSCI中國A股國際通ETF及其聯接基金。A股6月正式入摩,國際通指數將成為A股國際化的關鍵指標,更符合市場熱點。

              定開基金轉為普通開放式

              今年以來的基金轉型中,定期開放式基金轉型為普通開放式基金也是一大特征。

              在8只轉型的定開基金中,既有債券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同類轉型,也有債基和混基互相轉型的情況。如鵬華興華定期開放靈活配置混合轉型為“鵬華興華靈活配置混合”,國投瑞銀雙債豐利兩年定期開放債券轉型為“國投瑞銀和盛豐利債券”。此外,國泰民安增益定期開放靈活配置混合也不再設置封閉期,轉型為“國泰民安增益純債債券”,紅土創新景潤定期開放債券型發起式轉型為“紅土創新醫療保健股票型發起式基金”。

              有基金公司表示,“基金轉為開放式也是為更好地適應市場環境和投資者對于資金流動性的需求”。

              前述券商基金評價研究中心總監猜測,定期開放式基金轉型為普通開放式基金可能是由于委外資金撤出,原本封閉的基金規模無法維持有效操作故而被動轉型。

              深圳一家基金公司市場部人士認為,基金降低開放周期與當前市場行情與委外新規均有關。“由于市場原因所導致的業績、資金偏好等因素,從去年開始定開基金募集失敗、清盤情況頻現,很多新產品發行難度大的同時舊產品規模難以存續。另一方面,基金公司很難找到新資金進行發起式的定開運作。”

          -證券日報網
          国产精品传媒99一区二区_国产高潮抽搐喷水高清_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蜜_国产麻豆剧传媒精品国产AV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證券日報APP

                  掃一掃,即可下載

                  官方微信

                  掃一掃,加關注

                  官方微博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