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日報APP

          掃一掃
          下載客戶端

          您所在的位置: 網站首頁 > 基金頻道 > 基金動態 > 正文

          17家上市公司購買37億元私募產品 法爾勝一家買了8款

          2018-06-28 00:30  來源:證券日報 閆晶瀅

              ■本報見習記者 閆晶瀅

              除了參與發起設立私募基金,直接購買私募產品也是上市公司涉足私募基金的重要途徑之一。不過,目前來看,私募理財的方式還未得到多數上市公司的認可。

              《證券日報》記者根據Wind資訊數據不完全統計,截止到今年6月23日,共有17家上市公司完成53款私募基金產品的認購,認購金額合計為36.88億元。同期來看,共有1058家上市公司購買了8741款理財產品,合計認購金額為6807.97億元。由此不難看出,私募理財的方式在上市公司理財中,占比非常少。

              最為偏愛私募基金理財的公司應屬法爾勝,今年以來,該公司共購買了8款私募理財,合計金額達到16.3億元,認購產品全部為“恒天穩金”系列產品。而從產品端看,恒天系產品受到了橫叉集團、中原內配、生物股份等6家上市公司的青睞,在諸多私募中數量最多。此外,歌斐資產、暖流資產等老牌“百億級私募”發行的產品也獲得了多家上市公司的認購。

              從年化預期收益率的角度看,私募基金理財收益與銀行非保本理財相比優勢明顯,與信托理財、資管計劃等理財方式則不相伯仲。在上述53款私募基金產品中,有47款公布了年化預期收益率水平,其中25款預期年化預期收益率在7%以上,占比超過半數;14款產品年化預期收益率在8%以上,個別產品甚至達到11%的高收益。

              由于監管方面的要求,上市公司并不能隨意進行投資活動。證監會出臺的《上市公司監管指引第2號——上市公司募集資金管理和使用的監管要求》對上市公司閑置的募集資金投資產品提出了兩點要求:一是安全性高,滿足保本要求,產品發行主體能夠提供保本承諾;二是流動性好,不得影響募集資金投資計劃正常進行。而這兩點,私募基金理財顯然難以滿足。

              基于此,上市公司在動用募集資金認購理財產品時存在相當的局限性,大多會投向銀行間市場信用等級較高、流動性較好的債券或貨幣市場工具,比如債券回購、拆借、存放同業、央行票據、國債、金融債以及高信用級別的企業債等低風險資產。而對于認購私募產品的上市公司而言,其動用資金全部為自有資金,從而回避了監管部門對于理財適當性的問詢。

              對于私募理財可能蘊含的風險,上市公司大多心知肚明。例如,海興電力即在其公告中表示,其投資的私募基金可能存在資金損失風險、基金運營風險、流動性風險、募集失敗風險、投資標的風險、稅收風險、其他風險等。針對主要的投資風險,公司將及時了解基金管理人的運作情況,關注投資項目實施過程,督促基金管理人防范各方面的投資風險,盡力維護本公司投資資金的安全。

          -證券日報網
          国产精品传媒99一区二区_国产高潮抽搐喷水高清_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蜜_国产麻豆剧传媒精品国产AV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證券日報APP

                  掃一掃,即可下載

                  官方微信

                  掃一掃,加關注

                  官方微博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