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馬云說過,“如果一件事情別人10年之內就可以做好,阿里巴巴就不會去做了,阿里要聚焦于需要長期付出才能做好的事情。盡管很難,但是一旦成功,就很難被取代。”阿里巴巴過去的發展歷程也表明,追求長期的偉大是值得的,久久為功的勇氣也是值得的。
資管行業的發展同樣需要專注長期,同樣需要久久為功。根據近日披露的公募基金二季報,透過各家基金公司的成績單,結合過去幾年來的行業發展情況,我們可以發現,不管是發展壯大的頭部基金公司,還是業績卓著的基金經理,都專注于長期發展。
過去一年多來,指數基金大爆發。從基金公司的表現看,華夏、華寶、國泰等基金公司發展迅猛,規模爆發式增長。從推動規模爆發式增長的原因看,表面上同結構性上漲行情有關,科技、新能源、半導體等板塊的普漲行情,讓投資者大量涌入,這是市場行情推動的結果。但是,如果分析上述公司過去多年來的業務布局和堅持,就會發現如今的規模爆發式增長絕非偶然,而是長期布局并持續堅持的結果。當前的市場行情,只是長期持續付出之后觸動規模大幅增長的誘因,根本原因是前瞻性地布局和持續地堅持。
以華夏基金為例,早在十幾年前,就開始布局被動基金產品,為當前規模爆發式增長打下了基礎。對于資管行業來說,不僅需要專業知識,還需要過往經驗的積累,很多風險防范措施,都是從實踐經驗中總結出來的。如果沒有長期的經驗積累,即使當重大戰略機會來臨的時候,也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它溜走。
通常情況下,聚焦長期往往意味著放棄短期利益。如果短期業務涉及利益巨大,且長期利益的發展還需要短期利益的支撐,這時候取舍就會變得艱難。但是事實證明,只有聚焦長期發展,淡化短期利益,才能最終發展壯大。
過去幾年來,資本市場正本清源,剛性兌付被打破,無風險收益率大幅下行,A股同國際市場進一步接軌。對于公募基金來說,通過政策套利越來越難,牌照價值大幅縮水,專業投資能力顯得更為重要。
過去幾年來,基金行業內部劇烈分化。一些專注于政策套利的公司,一味開展通道業務,當通道業務叫停之后,逐步變得沒落;而專注于投研能力建設的公司,在過去一年多來的結構性上漲行情中風生水起,管理規模迅猛發展。
對于基金經理來說,同樣需要長遠的眼光,也需要久久為功的付出。很多為了短期利益的博弈之舉,盡管會帶來短期業績的璀璨,但最終還是曇花一現。事實上,對于投資行業來說,國外很多投資大師已經講得很明白了。陽光底下沒有新鮮事,沿著既有的成功之路循序漸進,遠勝過緣木求魚的艱辛探索。但在波動巨大的市場中,會有各種各樣的短期利益誘惑,這時候就更加考驗長期的眼光,以及持續不懈的付出。
資管大潮已啟,風物長宜放眼量。功不唐捐,玉汝于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