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日報APP

          掃一掃
          下載客戶端

          您所在的位置: 網站首頁 > 基金頻道 > 基金動態 > 正文

          這兩只基金年初跌到年尾,凈值跌去四成多,規模卻暴增四五倍,二者因何相向而行?機構因何逆勢增持?

          2021-12-30 00:40  來源:財聯社 陳俊嶺

              財聯社(北京,記者 陳俊嶺)訊,在充滿魔幻與現實的2021年,有兩只互聯網指數基金,它們的重倉股都是耳熟能詳的大公司,但其凈值卻從年初跌到了年尾,管理規模反而連續四個季度增長。

              這兩只基金分別是余海燕管理的易方達中概互聯50ETF基金和邵文婷管理的交銀中證海外中國互聯網指數基金,前者今年跌41.75%,后者今年跌45.69%,但最新規模都比年初有了四五倍的增長。

              梳理這兩只互聯網指數基金,騰訊控股、阿里巴巴、美團-W、京東、拼多多五只個股均為前五大重倉股,前十持倉股占比分別達87.17%和63.48%,都稱得上一款持股集中、風格穩定的行業指數基金。

              與恒生科技指數的走勢亦步亦趨,在今年2月中旬見頂后,這兩只互聯網指數基金在隨后大半年里,盡管偶有抵抗式反彈,但從大趨勢上看,均呈現一種死不回頭的單邊下跌走勢。

              此情此景,與年初“爭奪港股定價權”的狂熱恍若隔世。凈值大幅回撤之際,有人揮淚斬倉,亦有人碎步買入,是“估值陷阱”也好,還是“貪婪抄底”也罷,其中滋味只有持有人冷暖自知。

              凈值從年初跌到年尾,規模卻增長了四五倍

              在經過2021年大半年的單邊下跌后,交銀中證海外中國互聯網指數基金的凈值定格在1.046元。這只成立于2015年5月27日基金,盡管趕在了上一輪牛市股災的前夜,但其跌宕起伏的大戲才剛剛開始。

              在過去6年多時間里,交銀中證海外中國互聯網指數基金共歷經了兩任基金經理,在2021年4月30日前,由蔡錚管理,期間任職回報為93.8%,后由邵文婷管理,截止12月28日,任職回報為-46.03%。

              作為一只跟蹤中證海外中國互聯網指數的指數基金,并不能因為基金經理任期內的凈值漲跌,來判斷基金經理投資水平的高低優劣,但基金管理規模的變化,卻似乎與凈值的漲跌并不同步。

              2019年三季度,這只起始規模7.89億份的互聯網指數基金,才首次站上了10億份大關,隨后的五個季度,規模一直在10億份上下浮動,直到2021年一季度末,才正式突破12億份大關。

              按照基金期末凈資產算,自2020年9月30日(17.33億元)起,交銀中證海外中國互聯網指數基金的規模已經連續四個季度增長,至2021年9月30日(87.69億元),一年時間足足增長了4倍。

              與交銀中證海外中國互聯網指數基金大致相同,成立于2017年1月的易方達中概互聯50ETF基金,經過2021年的大幅回撤,其最新凈值1.2028,也基本跌回了2017年二季度的水平。

              過去近5年來,余海燕一直擔任這只基金的基金經理,只不過到了2017年3月底,變更為余海燕與范冰兩位基金經理共同管理,兩段時間的任期回報分別為9.62%和9.92%。

              進入2021年,在2月中旬易方達中概互聯50ETF基金凈值見頂后,年內跌幅已超41%,但其基金規模卻走出了另一種迥異的走勢——自2019年一季度起,已經連續10個季度增長,過去一年就漲了5倍。

              基民深陷“價投陷阱”,機構持有卻首超個人

              通常而言,一只基金的凈值與規模呈“正相關”聯系,但類似上述兩只互聯網行業基金的逆向走勢,卻較鮮見,尤其是兩只規?;鶖递^大的基金,一只最新規模超200億,另一只也接近了百億之巨。

              以易方達中概互聯50ETF基金為例,其三季度末最新規模為267.31億元,相比一季度末的83.32億元和二季度末的197.69億元,都實現了肉眼可見的可觀漲幅,而期間凈值跌幅卻高達3成。

              凈值持續下跌,規模卻不減反增?除了有基金持有人定投、抄底的因素,持有人結構也發生了微妙的變化。截止2021年二季度末,該基金機構持有占比為52.15%,而在其中內部持有比例就占到了26.08%。

              在財聯社記者與基金圈人士接觸的過程中發現,出于風控合規的考慮,基金從業者不允許買賣股票,但又想參與資本市場,他們只好借助指數基金來實現“曲線入市”的目的。

              對于一直200億規模的指數基金而言,超半數的規模為機構所持有,超四分之一的規模為內部持有,僅有不到一半的規模為個人持有,這意味著,面對綿綿不斷的下跌,有人含淚出逃,也有人逆向抄底。

              類似的想象也出現在交銀中證海外中國互聯網指數基金上,在2020年12月31日,機構持有占比僅占0.35%,到了2021年6月30日,機構持有占比達到了5.03%,漲了足足13倍之多。

              “易方達中概互聯50,定投第194天,持倉收益率-23.69%,持倉虧損42707元。真是猝不及防,上半年賺的錢,下半年讓中概互聯一個基給虧完了!”昨天,一位基民在社交媒體上的留言頗具代表性。

              基民反思稱,這是一種“錯誤的堅持”。對此,有業內人士提醒,不少投資人陷入了一種“價值投資的陷阱”,逢低建倉,然后越跌越買,直到最后難以收場,卻全然不知基本面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證券日報網
          国产精品传媒99一区二区_国产高潮抽搐喷水高清_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蜜_国产麻豆剧传媒精品国产AV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證券日報APP

                  掃一掃,即可下載

                  官方微信

                  掃一掃,加關注

                  官方微博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