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昌校宇
見習記者 方凌晨
6月3日,摩根士丹利基金發布法定名稱變更公告稱,公司名稱由“摩根士丹利華鑫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正式變更為“摩根士丹利基金管理(中國)有限公司”(簡稱“摩根士丹利基金”)。
公告顯示,截至6月2日,摩根士丹利華鑫基金股權、董事及公司名稱的相關工商變更登記手續已完成。此前,摩根士丹利投資管理公司已于2023年2月3日獲得中國證監會批準全資控股摩根士丹利華鑫基金。
摩根士丹利基金表示,“在投資者的信任與支持下,摩根士丹利基金已深耕中國市場十多年,未來將充分借力摩根士丹利投資管理的全球資源和逾40年的專業累積,幫助客戶挖掘具獨特性、前瞻性、可持續性的投資機會,滿足投資者多元化的投資需求。”
近年來,海外資管巨頭通過新設或股權變更兩種方式加速布局中國公募市場。截至目前,境內成立的外商獨資公募基金公司已增至8家,包括5家外資新設公募基金公司和3家由中外合資公募轉為外商獨資公募基金公司。2023年以來,外資公募基金落地者達5家,宏利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摩根基金管理(中國)有限公司和摩根士丹利基金等3家公司通過股權轉讓方式實現外商獨資控股,施羅德基金管理(中國)有限公司、聯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則在2023年1月份、3月份分別獲中國證監會核準設立。同時,外商獨資公募展業進程加快,路博邁基金管理(中國)有限公司、富達基金管理(中國)有限公司分別于2022年11月份、12月份獲批展業。目前,首支產品路博邁護航一年持有期債券型證券投資基金、富達傳承6個月持有期股票型證券投資基金已先后成立,募集期間凈認購金額分別達40.91億元、10.78億元。
海外資管巨頭為何積極布局中國公募市場?中航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董忠云對《證券日報》記者分析稱,“近些年,中國資本市場持續深化高水平雙向開放舉措,不斷提升開放的廣度和深度,拓展外資布局中國市場的渠道,提高外資參與A股的便利性,吸引國際上領先金融機構不斷在中國開展業務,共享中國發展紅利。”
天風證券研究所非銀金融聯席首席分析師周穎婕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中國不斷深化資本市場改革、推進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全面推行股票發行注冊制,市場規則、制度體系不斷與國際接軌;公募基金行業建設上,中國于2018年及2020年逐步放寬外資準入限制,并于2022年進一步完善公募基金管理人監管要求,為海外資管巨頭加速布局中國市場營造了良好環境,推動外資機構參與程度持續深化。”
周穎婕認為,海外資管巨頭積極布局中國市場,充分彰顯了外資機構對中國資本市場以及財富管理行業的長期發展信心。
在全聯并購公會信用管理委員會專家安光勇看來,目前,中國仍被視為具有巨大市場潛力和增長機會的長期投資目標。海外資管巨頭布局中國市場旨在擴大業務范圍、提升品牌影響力,并在全球競爭中保持優勢。
外資加碼競逐中國公募市場的同時,也將為市場帶來更多競爭和活力。周穎婕認為,海外資管巨頭在國際視野、管理理念、產品創新、風控水平等方面更具優勢,其進入中國公募市場,一是有利于提升市場競爭水平,加速中國資管機構能力迭代,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二是有望通過新產品、新模式更好服務居民財富管理。
董忠云表示,海外資管巨頭進入將為中國資本市場帶來增量資金,有助于提高市場流動性,并改善中國投資者結構,引導市場投資風格轉變。同時,對中國金融機構而言,市場參與者增多,短期內會增加競爭壓力,但外資的參與有利于完善市場機制,促進資本市場良性發展,而競爭壓力也會倒逼中國金融機構做大做強,提升核心競爭力,促進行業良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