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田鵬
今年以來,以科創50、滬深300為代表的A股核心指數ETF產品持續吸引資金注入A股市場。數據顯示,截至10月31日,股票ETF年內份額增長5182億份,資金凈流入4203億元。其中,滬市ETF引導資金凈流入超過3200億元,占比近八成。值得注意的是,滬深300ETF、科創50ETF年內凈流入分列一、二位,達1034億元和757億元,合計占股票ETF凈流入逾四成。
“硬科技”旗艦指數——科創50指數今年以來吸引資金流入增速不斷加快。數據顯示,5月底科創50指數產品規模突破1000億元后,40個交易日即突破1200億元,又僅用21個交易日突破1400億元。截至10月末,科創50境內外產品規模達1470億元,境內產品份額為1630億份,較2022年底翻倍,為年內份額增長最多、增速最快的指數標的,規模位列境內第二大寬基指數產品。目前已在美國、英國、日本等7個國家和地區的交易所上市13只產品,國內外影響力不斷提升。
科創50指數“硬科技”屬性顯著,覆蓋中芯國際、中微公司、金山辦公等科創龍頭公司。2023年前三季度,科創50公司(除中芯國際外)合計實現營業收入4392.7億元,同比增長15%,占科創板整體47.4%;實現歸母凈利潤374.1億元,占科創板整體62.8%。
在市場人士看來,科創50成份股業績持續向好,充分彰顯“中堅”力量,發揮指數資金引導功能,精準服務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隨著指數產品規模的持續提升,目前科創板成為境內機構化、指數化投資程度最高的板塊,科創板指數產品獲得市場認可和持續關注。今年首批科創100ETF上市后規模持續增長,最新規模91.3億元,超過募集規模31%??苿撝黝}、策略指數產品規模103億元,其中科創芯片今年以來規模增長25倍。
值得關注的是,外資也不斷加大境內指數投資,在科創50ETF前十大持有人中,不斷涌現境外投資者的身影。近一周市場反彈期間,科創100指數領漲5%,有效提振市場穩定的信心。
A股市場旗艦指數——滬深300指數跟蹤產品年內凈流入資金超千億元,境內外跟蹤產品規模突破3800億元,居境內外A股寬基指數規模之首。隨著資本市場快速發展,滬深300指數產品規模持續攀升,目前在全球14個國家和地區成立的143只跟蹤產品中,7只ETF產品單只規模超100億元,最大單只跟蹤產品規模超1200億元,居境內非貨公募基金管理規模之首。
“作為我國第一只跨市場股票指數,滬深300指數成份股覆蓋A股優質資產,指數的長期表現能夠充分反映我國宏觀經濟發展增速和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中的結構性紅利。”業內人士表示。
市場人士認為,近期受到外圍地緣政治及美聯儲加息預期等多重因素影響,A股行情持續震蕩,但從當前市場估值、股權風險溢價等歷史數據來看,市場正逐步消化悲觀預期。目前滬深300指數市盈率僅為11倍,處于近十年來17%分位數的較低水平。滬深300指數相比十年期國債收益率的股權風險溢價已超過6%,處于近年來的較高位置,這意味著當前A股權益資產中長期配置性價比較高。
(編輯 張明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