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日報APP

          掃一掃
          下載客戶端

          您所在的位置: 網站首頁 > 基金頻道 > 基金論市 > 正文

          公募基金離理性成熟發展還有多遠?

          2020-12-31 00:00  來源:證券時報電子報

              證券時報記者 方麗

              證監會主席易會滿近日在中國資本市場建立30周年座談會講話中提到,要加快推進投資端改革,壯大理性成熟的中長期投資力量,不斷拓展市場深度、增強發展韌性。那么,正處于發展大年的公募基金,離理性成熟還有多遠?

              從產品發行端看,今年新基金合計募資超過3萬億元,刷新行業歷史最高值;年度新基金數量、權益基金發行規模、百億爆款基金數量等一系列數據也都創下歷史紀錄。今年行業內明顯增加不少理性動作:權益新基金產品限額越來越多,尤其下半年,明星基金經理管理產品都基本設置規模上限,多為80億元;同時,越來越多產品采取了發行相對困難的定期開放式、封閉式運作模式,能讓持有人減少“追漲殺跌”動作。

              從產品投資端看,近兩年公募基金在結構市行情中抓住了機遇,在消費、科技、醫藥等領域挖掘出一批具備長期投資價值的個股;同時引領市場風格逐漸轉向關注公司基本面變化,關注企業價值內生增長,踐行價值投資。公募基金話語權也在不斷擴大,優秀基金團隊和基金產品的號召力逐漸增強。

              然而,在行業高光之下也不乏一些變形動作。發行端上,市場追捧明星基金經理效應顯著,導致不少明星基金經理掛名發行多只新基金,甚至出現卸任老基金的基金經理去管理新發基金;也有剛剛發行的新基金尚在面值線徘徊,幾個月后又繼續發行新基金,打出明星基金經理招牌賺規模;也有明星基金經理在引來巨量管理規模后,忽略投資能力上限而盲目發行等等。投資端上,機構抱團取暖、集中持股于某單一行業、風格極致化等行為也受到市場質疑。

              在行業大發展背景下,用明星基金經理吸引投資者積極申購,壯大規模,這種經營發展思路本無可厚非,畢竟公募基金本身也有盈利壓力。但從持續經營角度考慮,過分“追星”卻也會埋下隱患。如何在吸引眾多投資者申購后維持基金業績,維護持有人利益,使持有人與公司發展形成良性循環,這是判斷行業是否理性成熟的關鍵。此外,行業走向成熟理性,也需要監管機構、管理人、銷售渠道以及投顧共同營造出有利于長期投資的土壤。

              基金行業最核心的是做好長期投資能力建設。雖然這不能一蹴而就,但只要堅持以持有人利益為重,基金公司一定會得到市場厚愛。

          -證券日報網
          国产精品传媒99一区二区_国产高潮抽搐喷水高清_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蜜_国产麻豆剧传媒精品国产AV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證券日報APP

                  掃一掃,即可下載

                  官方微信

                  掃一掃,加關注

                  官方微博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