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喬宇
在國資馳援行動的影響下,部分上市公司流動性回暖,股價亦有所上行。但在市場情緒好轉之時,部分上市公司股東減持的行為卻又讓資本市場的投資者倍感尷尬。
在市場普遍看來,各方積極“救市”的背景下,上市公司股東此時減持有借機出逃之嫌,亦有業內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坦言,當下市場最需要的其實是投資者的信心,但在此刻減持無疑會打擊市場信心。
不過,上市公司股東減持當真僅僅是為了借機出逃嗎?
《證券日報》記者與多家上市公司交流后發現,部分上市公司股東選擇此刻減持乃是無奈之舉。
“當下公司(股東)資金緊缺,減持其實是為了自救。”有上市公司工作人員對《證券日報》記者坦言。
16家北京上市公司股東擬減持
11月22日晚間,全聚德發布公告稱,IDG資本計劃在未來6個月內減持所持全部公司股份。據了解,IDG資本為全聚德的第二大股東,共持有1736.98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比例為5.63%。
全聚德遭股東清倉減持的故事絕非孤例?!蹲C券日報》記者根據同花順ifind數據粗略計算,截至11月25日,11月份,已有170余家上市公司發布了減持計劃,其中注冊地位于北京地區的上市公司有16家。
全聚德以外,光環新網、韓建河山、誠益通等16家北京上市公司亦于11月份披露了減持公告。據《證券日報》記者結合11月份北京地區上市公司披露的公告粗略計算,上述公司的重要股東合計擬最多減持2.7億股股份。
從減持股東的類別來看,上述公司中4家公司的實際控制人拋出減持計劃;7家公司高管擬減持;4家公司持股5%以上的一般股東計劃減持。其中,光環新網7名公司高管齊推減持計劃。
稱減持屬“被逼無奈”
從減持的具體原因來看,資金需求為公司股東減持的集體口徑。
以全聚德為例,公告顯示,IDG資本清倉全聚德的原因為資金安排需要。光環新網7名股東集體減持的原因亦為“個人資金需求”。光環新網方面進一步告訴《證券日報》記者,因為到了年底需要還貸款,高管減持均是因個人資金需求,跟公司需求無關。
光環新網方面同時強調稱,事實上高管減持的金額非常少。據《證券日報》記者查閱公開數據了解到,7名高管共計減持股份數量上限為378.96萬股,擬減持股份數量占公司總股本比例為不超過0.25%。
不過,《證券日報》記者和多家上市公司交流后了解到,除去個人資金需求的目的,“自救”亦是公司股東減持股票的一個重要原因。
有上市公司工作人員對《證券日報》記者透露,公司股東減持是為了補質押,不是為了套現。上述工作人員表示,現在市場仍然處于低位,如果不是迫不得已,很少有公司愿意這個時候去賣股票。該工作人員坦言,很多公司此時減持都是為了防止更大的風險出現,此時減持實屬“被逼無奈”。
另有上市公司工作人員對《證券日報》記者坦言,目前北京地區上市公司都面臨著資金緊張的窘迫。一些公司選擇此時減持,其實是為了提一些資金出來,償還公司債務,改善公司處境。
談及上市公司股東減持自救的情況,有業內人士表示,上市公司大股東趁股價回暖減持,然后用于包括解質押等用途后,在緩解自身流動性風險外,也有利于維護企業控制權的穩定。
但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則告訴《證券日報》記者,從二級市場減持無論何種原因都會打擊市場信心。
楊德龍指出,市場信心比黃金更重要,現在市場最缺的就是信心,上市公司股東減持就對投資者透露出了一個較差的信號。各個上市公司都有自己的難處,部分公司可能確實資金緊缺,但自救也要想各種辦法,選擇這個時點進行減持對公司市場信心的打擊非常大,還是要想其它方法去補充保證金,或者去尋求政府的幫助,靠減持補充資金還是比較危險的。
20:26 |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支持實施提... |
20:25 | 央行規范反洗錢和反恐怖融資監管行... |
20:25 | 央行發文規范銀行間市場經紀業務 ... |
20:24 | 央行就《非銀行支付機構分類評級管... |
20:23 | 深交所:引導更多優質深市上市公司... |
20:23 | 上交所在長三角區域持續開展科創板... |
20:14 | 證監會:進一步提升資本市場會計信... |
20:02 | 重磅!“中國巨輪”來了! |
19:48 | 安納達:查賢斌先生辭去公司財務總... |
19:48 | 本川智能:關于控股股東、實際控制... |
19:48 | 東杰智能:監事辭職 |
19:48 | 東睦股份:選舉第九屆董事會職工董...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2031700網站電話:010-84372800 網站傳真:010-84372633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