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桂小筍
兩市年報披露拉開大幕的同時,越來越多的公司選擇將重要事項進行預披露。據《證券日報》記者不完全統計,去年12月1日以來,兩市有16家公司披露了利潤分配預案,從目前這16家公司公告提及的內容來看,此前備受爭議的“高送轉”現象,有所緩解。
在這16家公司的公告中,送轉股份最多的公司提及,將每10股轉增9股,其它公司大多數則提及,轉增股份數量,以每10股為單位計,要低于5股。此外,有多家公司同時發布了現金分紅的方案。
政策引導作用顯現
在這些發布和分紅送轉事項相關公告的企業中,除了發布分配預案的企業之外,還在公司嘗試向投資者咨詢意見。
一心堂曾發布公告提及,根據證監會《關于進一步落實上市公司現金分紅有關事項的通知》、《上市公司監管指引第3號——上市公司現金分紅》以及《公司章程》等相關規定和要求,為做好公司2018年度利潤分配工作,充分聽取投資者特別是中小投資者的意見和訴求,增強公司利潤分配方案決策的透明度,保護廣大投資者尤其是中小投資者的利益,就公司2018年度利潤分配相關事項向廣大投資者征求意見。
而直接發布分紅預案的企業,則大多提及,提出目前的分紅送轉方案,是在“綜合考慮公司2018年經營成果、財務狀況、未來發展前景以及公司目前股本結構的基礎上,為優化公司股本結構、增強股票流動性,并充分考慮中小投資者的利益和合理訴求,為更好地回報股東,在符合相關法律法規和結合《公司章程》的規定并保證公司正常運營和長遠發展的前提下,進行2018年度利潤分配及資本公積金轉增股本。”
監管部門監管力度不減
需要注意的是,對于這些發布分紅送轉預案的上市公司而言,監管部門仍十分關注。
雖然在公告中,不少公司提及,提出分紅送轉預案的控股股東或實際控制人,提議的利潤分配及資本公積金轉增股本預案,充分考慮了公司的經營及財務狀況,與全體股東分享公司成長的經營成果,擴大公司股本規模,符合公司戰略規劃和發展預期,預案實施不會造成公司流動資金短缺或其他不良影響。還有公司對公司2018年全年的經營業績狀況進行了說明,以佐證此次預案的發布,是充分考慮公司目前生產運營、未來業務發展,以及新業務拓展需要等因素后,為與全體股東共享公司的經營成果,回饋廣大投資者對公司的支持。
但是,也有公司在發布預案之后,收到了監管部門的問詢,例如,揚帆新材被要求“結合公司所處的發展階段、報告期內公司凈利潤、凈資產增長情況等,詳細說明利潤分配方案與公司業績成長是否匹配;此次利潤分配預案的籌劃及決策過程,以及信息保密方面所采取的相關措施;籌劃利潤分配預案前一個月投資者調研的詳細情況,是否存在向特定投資者泄漏未公開重大信息的情形;2018年11月份,公司特定股東披露減持計劃,請說明公司此次籌劃利潤分配事項是否存在炒作股價、配合股東減持的情形。”而該公司在回復中則提及,“公司此次籌劃利潤分配事項不存在炒作股價、配合股東減持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