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智股份:保證金全額計提“神操作”
2017年年末,仁智股份歸屬于母公司的凈資產為6.74億,2018年年報預虧6.64億至5.1億元。如果最終年報為虧損上限6.64億,則仁智股份歸母凈資產將只剩下1000萬左右。
仁智股份2018年年報預虧的重頭,是對大宗貿易業務的其他應收款及預付款計提壞賬損失3.6億元至4.2億元。
2018年三季報顯示,9月末仁智股份總資產只有9.44億元,但其他應收款就達到了5.24億元。公司解釋稱,其他應收款增加主要系報告期大宗商品貿易增加,支付給供應商的保證金增加所致。
2017年年報顯示,公司年末其他應收款排名第一的客戶是湖州貿聯機械設備有限公司,這家公司2015年3月才成立,注冊資本金只有1000萬元。
2017年,仁智股份大舉進入大宗商品貿易領域,公司當年大宗商品貿易銷售收入由2016年的1.86億突增至31.42億元。
短短一年多時間,就要計提3.6億至4.2億元的保證金壞賬。而如果按保證金10%計,這幾乎可能是2017年全部大宗商品貿易收入的保證金。而2017年公司大宗商品貿易形成的毛利不過只有2500余萬元。此次對貿易保證金“一筆勾銷”,也意味著公司做15年這項業務也賺不回來。
交易所曾對仁智股份2017年貿易業務收入的真實性提出問詢。而對于這次巨額計提,業內人士稱,公司值得懷疑的,恐怕不止收入的真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