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吳奕萱
2014年,東方電纜在上交所掛牌上市,目前已有陸纜系統、海纜系統、海洋工程三大業務板塊。公司近年來發展迅速,2014年至2018年實現歸屬母公司股東凈利潤由6501.57萬元上升至1.71億元。8月7日,東方電纜發布2019年中報,實現營業收入14.90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7.45%,歸屬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1.80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20.09%。
公司董秘樂君杰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公司凈利潤上升的原因是超高電壓等級海洋輸配電、海洋新能源等高端產品收入占比提升,加上此類產品毛利率較高,帶動了公司業績發展。”
目前海底電力電纜最大的應用場景是海上風電。海上風電項目在硬件方面主要由風電機組、風塔及基樁、海纜三部分組成。海纜是海上風電項目開發的重要環節。據CWEA統計,2018年海上風電新增裝機容量180萬千瓦,同比增長55.2%,并連續6年保持增長,累計達到459萬千瓦。
根據國家能源局印發的《風電發展“十三五”規劃》,到2020年,我國海上風電開工建設規模將達到10GW,力爭累計并網容量將達到5GW以上,并重點推動江蘇、浙江、福建、廣東等省的海上風電建設。得益于近幾年我國海上風電項目建設的高速發展,海纜市場迅速爆發。
樂君杰坦言:“自2005年起,公司已著手打造海纜業務,在產能與技術上都積累了一定優勢。近幾年,隨著海纜業務的不斷拓展,已研發出超高電壓等級海洋輸配電、海洋新能源等高端海洋產品,并取得了不錯的成果。”
據公告顯示,2019年上半年,東方電纜海纜產品收入同比增加1.65億元,海纜產品占總營收的比重達到了40.86%。公司完成了現有海纜產業基地的技改項目以及新產業基地的工藝布局,舟山500KV第二回路海纜也已順利交付使用。
2019年5月份,國家發展改革委出臺了《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完善風電上網電價政策的通知》,將海上風電標桿上網電價改為指導價,2019年符合規劃、納入財政補貼年度規模管理的新核準近海風電指導價調整為每千瓦時0.8元,2020年調整為每千瓦時0.75元,且2018年年底前已核準的海上風電項目在2021年年底前完成并網,仍會執行核準時上網電價。
據相關業內人士分析:“隨著海上風電新的產業政策明朗,2018年年底前已核準的海上風電項目在2021年年底前完成并網,將繼續享受電價補貼,這意味著近幾年會形成海上風電搶裝局面,將為東方電纜海纜板塊業績增長提供有力支撐。”
目前東方電纜訂單充足,訂單金額從2016年的6.97億元上升至2018年的23.92億元,截至2019年6月底,重大海纜項目累計中標約13億元。隨著公司海纜業務產能的進一步擴張,未來項目訂單的順利落地也有保障,東方電纜“高端海洋能源裝備系統應用示范項目”,總投資約15億元,預計2021年投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