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3月20日香雪制藥發布2020年非公開發行股票預案以來,市場關注度不減。截至4月20日,近一個月以來,投資者在深交所互動易上向公司提問達到85次,環比增加逾三成。
本次定增預案是2010年上市以來香雪制藥首次推出。根據預案,公司擬向不超過35名發行對象,發行不超過1.98億股股份,募集資金不超過14億元,投向汕尾醫用防護系列產品生產基地建設項目一期(以下簡稱“醫用防護項目”)、香雪抗病毒口服液產能擴增項目(以下簡稱“抗病毒口服液項目”)等。
在2015年至2018年連續4年業績出現下滑后,香雪制藥希望通過本次定增提升核心競爭能力和持續盈利能力。不過,對于公司此次定增的募投項目卻受到業內質疑。華訊投資首席策略師胡宇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在當前情況下,公司繼續建設口罩恐怕會面臨一定的產能過剩風險。公司應當做的是,進一步強化自身的產品研發特色,而不是另起爐灶,做一些沒有明顯門檻和特色的產品。”
《證券日報》記者就上述問題致電香雪制藥,公司董秘徐力對記者表示:“你把問題匯總后發提綱過來,我們統一進行解答。”隨后記者發去采訪提綱,但是截至發稿仍未回復。
兩年后達產的口罩或面臨過剩風險
相關資料顯示,香雪制藥主營業務為現代中藥及中藥飲片的研發、生產和銷售,輔之醫療器械、保健用品、軟飲料、少量西藥產品及醫藥流通等業務。
自2010年登陸創業板以來,香雪制藥主要通過公司債、短期融資券等方式進行融資,日前推出的定增預案是上市以來首次。根據預案,公司擬募資的14億元中,除2.8億元投向醫用防護項目,2.2億元投入抗病毒口服液項目外,還包括德慶南藥產業園建設項目、香雪精準TAEST16001細胞治療項目、口服紫杉醇Oraxol等品種引進項目和補充流動資金,分別擬投入募資2億元、1億元、2.4億元和3.6億元。
關于醫用防護項目,公司將用于生產醫療防護用品,項目建設期為2年,達產后可實現醫用外科口罩15億個/年、一次性醫用防護服90萬件/年。
隨著疫情的爆發,市場對醫用口罩需求激增,眾多上市公司紛紛涉足口罩生產,且不少公司產品已經問世。香雪制藥該項目建設期長達2年,由此引發投資者質疑。“公司典型的‘下雨了才造傘、餓了才播種’。等到產品入市,可能就面臨著產能過剩的局面,這樣風險不就很大了嗎?”投資者王先生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信達證券分析師楊松表示:“從產業鏈來看,口罩組裝生產企業為下游,主要是將熔噴布等相關材料組裝成醫用口罩,并進行環氧乙烷消毒,包裝后出廠。下游生產環節技術壁壘較低,新冠疫情以來,已有4000多家企業注冊或擴增口罩業務。”通過對國內外口罩的需求進行測算,楊松認為,“在疫情防控狀態下,國內口罩供需將在一段時期內處于緊平衡狀態;而國外口罩供給則將在短期內出現較大缺口,國內相關企業有望出口部分口罩及原料,但未來隨著更多企業新增口罩產能,整體行業將面臨較大的產能過剩壓力。”
胡宇也認為,這個風險需要考慮到。“畢竟目前全球疫情的爆發已經出現了邊際上的拐點,從確認人數和死亡人數的增長速度來看,都出現了環比的持續性下降,國內疫情的風險已經得到了有效控制??紤]到類似某些汽車生產商都在生產口罩,所以公司繼續投產口罩恐怕會面臨一定的產能過剩風險。”胡宇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抗病毒口服液毛利持續下滑
香雪制藥此次定增的另一募投項目——抗病毒口服液項目也存在一定的風險。2010年上市時,抗病毒口服液是公司的主導產品,占銷售收入的比例超過60%,銷售毛利率63.12%。
但是近年來,該產品的毛利率持續下滑,從2011年的60.65%一路下滑至2018年的44.77%;期間收入也從3.57億元下降到2.45億元,占公司業務收入的比例僅為9.76%。這也導致了香雪制藥經營業績下滑:2015年至2018年公司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同比下滑9.91%、62.76%、0.13%和14.41%。
一位長期從事醫藥行業并購的張先生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就抗病毒口服液這一單品來說,這些年并沒有依靠產能的擴張實現放量增長,銷售收入反而是日漸萎縮的。國內抗病毒口服液品類繁多,競爭較為激烈,香雪的優勢并不明顯。”《證券日報》記者在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網站上查詢到,目前生產抗病毒口服液的藥企有24家,除香雪制藥外,不乏還有其他上市公司。
香雪制藥表示,抗病毒口服液項目建設期3年,項目達產后可實現年產抗病毒口服液3億瓶。此前香雪制藥通過IPO募投項目的建設,該產品的生產能力從1.8億支/年,增加到3.8億支/年。如果此次定增得以實施,意味著公司產能將擴大近八成,屆時如何消化產能又將是一個問題。
“公司在抗病毒口服液上,可以做一些創新的研制,而不是存量產品的重復建設和生產。”胡宇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公司此前業績連續下滑與在相關產品的研發投入減少有關。沒有研發投入,就不可能有新產品的上市。公司需要在加大研發的同時,降低其他成本開支,同時,提升市場份額、擴大營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