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春蓮
近日,達內科技公布審計后的財報顯示,公司2014年至2018年的實際營收分別為7.12億元、11億元、15.2億元、17.53億元、20.85億元。但此前達內科技宣布的營收分別為8.37億元、11.78億元、15.8億元、19.7億元、22.39億元,這5年累計虛增了約6.3億元營收。
2019年4月份,達內科技董事會獨立審核委員會發現,公司財務狀況出現問題,啟動調查后在當年11月公布,達內科技自2014年上市以來所有財報均不準確。
董事會獨立審核委員會在調查中認為,達內科技涉嫌故意夸大收入。達內科技的學生賬戶、公司客戶關系管理(CRM)系統中記錄的狀態、貸款數據并不準確。根據會計統計準則,培訓機構必須在學生上完課之后,才能將課程學費確認為公司收入。
對此,達內科技方面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導致收入誤報的主要原因是公司內控體系存在缺陷,一方面是內控流程環節的制度有問題,另一方面在執行層面存在人為操作不當等情況,這導致某些學員的收入過早確認及學費退款的會計處理不正確,進而出現收入誤報。
另外,“錯報的這些收入主要由錯報的應收賬款和提前確認收入的預收賬款組成。其中應收賬款主要由錯報的報名學員的合同學費構成,通常都沒有收到現金,只是應收賬款而已。這些應收賬款因后期沒有收到錢,所以已經在各個年度被計提成了壞賬而做了沖銷。已經收到現金收入,但被錯誤的提前確認收入的預收賬款,只是確認收入的時間不正確。這部分錯計的收入則會遞延到下一年度重新確認收入”。上述人士還提到。
對于達內科技連續五年財務造假會受到怎樣的處罰?上海明倫律師事務所王智斌律師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如果達內科技連續多年財務造假屬實,該公司可能會面臨SEC的重罰以及投資者的索賠訴訟。”
達內科技還表示,對于出現的營收漏報的錯誤,達內科技采取了一系列的補救措施,比如調整公司內部審計團隊的匯報關系,以加強對公司與財務報表有關的內控監督;暫停向與調查結果有關的第三方供應商付款;就調查結果所涉問題向公司員工提供培訓;對管理層進行了調整,開除了包括副總裁在內的多名涉事人員,并更換會計師事務所,為之后的業務開展和審計工作掃清道路。
受此影響,達內科技今年以來也出現了高管變動。
今年3月份,達內科技CFO楊余多離職,原獨立董事孫永吉成為CEO,創始人韓少云辭去CEO職務,繼續在董事會任職。
(編輯 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