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杜雨萌
對上市公司來說,實施股權激勵不僅有助于提升員工積極性,而且也能在很大程度上彰顯公司對未來發展的信心。
《證券日報》記者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統計,今年以來截至7月7日,A股共有593家上市公司發布回購預案,其中,159家為普通回購,占比約26.81%;432家為股權激勵回購,占比約72.85%;此外,還有2家同時涉及股權激勵回購與普通回購。從進度來看,有196家已實施完成,包括33家普通回購和163家股權激勵回購;62家正在實施中,包括61家普通回購和1家股權激勵回購;此外,還有147家已發布董事會預案,188家已獲股東大會通過。
粵開證券研究院策略組負責人譚韞琿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上市公司發布回購預案的內生條件是基于公司相對充裕的現金流,同時也體現出管理層對于未來發展的信心。當然,從另一角度來看,通過回購來實施股權激勵,亦有助于保護其他流通股股東的權益。
記者注意到,除了明確回購類型為股權激勵外,在上述159家普通回購中,除了有“基于對公司未來發展前景的信心和對公司內在價值的認可,增強投資者信心”為目的的回購外,還有64家上市公司明確表示,其回購的股份將用于員工持股或股權激勵。
另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統計,以首次公告日為準,剔除2家已宣布取消員工持股計劃的公司,今年以來A股共有79家上市公司發布員工持股計劃,且28家公司的員工持股計劃已經實施完成。
私募排排網未來星基金經理胡泊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整體上看,無論是實施股權激勵還是員工持股計劃,其目的都是為了更好的吸引、留住人才,即將員工利益與公司利益進行綁定,鼓勵核心員工與公司共同成長,進而利好公司中長期發展。
“對于員工來說,股權激勵或員工持股無疑將提升對公司的歸屬感和認同感;而對于公司而言,通過上述方式也有望進一步激活員工的活力與創造力。當然,上市公司實施股權激勵或員工持股,也在一定程度上彰顯了公司對于未來業績增長的堅定信心。”胡泊如是說。
值得關注的是,對于以技術密集型行業為主的科創板來說,人才對企業生存發展的貢獻尤為突出。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統計,截至7月7日,科創板已有29家上市公司發布股權激勵方案,其中,除了中微公司選擇“股票增值權”外,其他公司均選擇了操作更為便捷的第二類限制性股票。從進度上看,目前23家公司已實施。
從科創板股權激勵機制內容來看,最核心的一點就是破除了價格藩籬。即上市公司授予激勵對象限制性股票的價格,低于股權激勵計劃草案公布前1個交易日、20個交易日、60個交易日或者120個交易日公司股票交易均價50%的,應當說明定價依據及定價方式。
在國浩律師事務所律師孫維平看來,放開價格限制能使激勵對象得到實惠,大大增強激勵效果,可以說,能夠比較好地適應科創類企業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