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春蓮 見習記者 胡艷萍
近期,多家上市公司“扎堆”披露了控股股東、實控人擬發生變更的公告。
11月20日晚間,鵬翎股份發布公告稱,公司實控人張洪起擬將所持公司2.13億股(占總股本比例為29.89%)股份轉讓給王志方,具體轉讓數量以雙方正式簽署的股份轉讓協議為準。
鵬翎股份公告內容顯示,雙方同意張洪起擬將該部分股份所對應的表決權,在雙方約定的授權期限內不可撤銷地委托給王志方行使。交易事項完成后,公司控股股東、實控人將由張洪起變更為王志方。
記者注意到,本次股權轉讓價格尚未確定。不過對于接盤人的身份,鵬翎股份在公告中介紹,王志方為中國國籍,通訊地址為山東省榮成市斥山街道辦事處斥山村,除此之外,再也沒有更多的披露。
目前,張洪起共持有鵬翎股份2.2億股股份,占公司總股本的30.89%。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教授盤和林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對于上市公司來說,僅僅損失控制權,實控人本身還持有股份的話,他們會希望接盤者能增進公司業務,如果完全清空股份,則一般不會在意誰接盤。”
兩次籌劃控股權轉讓
事實上,鵬翎股份實控人今年已經是第二次擬轉讓控制權了。
記者梳理公告發現,今年4月1日,鵬翎股份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張洪起與湘潭九華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九華控股”)簽署了《股份轉讓框架協議》。
在鵬翎股份公告股份轉讓后,深交所連續下發了問詢函、關注函,要求就控制權變更、公司工作安排進行說明,并重點對張洪起限售股份、承諾履行及任職安排進行關注,并明確不得使用“暫未”、“尚不”等模糊表述。
除此之外,4月24日,鵬翎股份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張洪起與九華控股簽署了《股份轉讓協議》及《表決權委托協議》。
根據上述協議,此次股份轉讓及表決權委托完成后,湘潭九華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將合計持有上市公司約2.13億股股份的表決權,占上市公司股本總額約7.49億股的28.39%,成為公司控股股東,湘潭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將成為公司實際控制人。
對此,鵬翎股份表示,引入國有資本控股,進一步優化公司股權結構,有利于公司與股東優勢資源協同發展。
遺憾的是,時隔5個月后,鵬翎股份突然宣布,收到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張洪起發出《解除<股份轉讓框架協議>、<股份轉讓協議>、<表決權委托協議>通知》的公告,宣告了湘潭國資入主鵬翎股份失敗了。
原因是《股份轉讓協議》約定的90日內未取得交易所的合規審查確認意見,張洪起書面通知九華控股,解除之前與九華控股簽訂的《股份轉讓協議》,自發出書面解除通知之日起,《股份轉讓框架協議》、《股份轉讓協議》及《表決權委托協議》一并解除,張洪起已于9月2日上午9:00將3000萬元保證金退還給九華控股。
資本場上分分合合的事不足為奇,本以為此事可以就此畫上句號了。意想不到的是,九華控股不認可本次交易協議生效及解除時點提起了訴訟,凍結了張洪起所持有的公司部分股份。歷經一個多月后的11月16日,張洪起與九華控股達成和解:張洪起向九華控股支付解約補償款后,收購事宜的糾紛一次性解決,再無任何糾葛。
那么,鵬翎股份為何一年兩次尋找接盤者呢?盤和林向記者表示,“對于實控人,其放棄控制人的原因是多元的,既有精力問題,也有經營問題,但如果一個時期實控人變更活躍,且有人接盤,說明市場本身交投比較活躍,因為至少有人承接這些資產。這也是屬于市場活躍期的正?,F象。”
另外,一位不愿具名的業內人士向記者分析,目前國內個人控股股東轉讓控制權的原因,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個人或控股公司的資金周轉;二是不看好上市公司未來或者當前估值太高選擇套現;三是希望引進戰略投資股東拓展主營或轉型升級。
第三季度營收凈利雙增長
記者梳理財報公告發現,疫情爆發以來,汽車零部件公司不僅被迫停工停產,而且面臨訂單數量驟減的沖擊。作為主營汽車用膠管的企業,鵬翎股份上半年營業收入7.09億元,同比減少5.21%,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4404萬元,同比減少8.59%。
隨著疫情的穩定,鵬翎股份第三季度的業績出現回升。
10月29日晚,鵬翎股份發布三季報,前三季度實現營業總收入11.25億元,較去年同比增長0.91%;實現歸母凈利潤8281.79萬元,同比增長23.99%。
按單季度計算,鵬翎股份第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4.16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3.36%;實現歸母凈利潤3878.25萬元,同比增長108.32%。
在盤和林看來,業績好的上市公司出售,一般是并購??傮w上說明市場交投活躍,有產業資本收購,有賣也有買。
在上述業內人士看來,在今年疫情背景下,確實有部分民企的主營業務和現金流受到了影響,出現股權協議轉讓的上市公司,后續實施資本運作的動力往往大增。
鵬翎股份表示,若股份轉讓或表決權委托實施完成,王志方將成為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該事項不會對公司的正常生產經營造成不利影響,王志方將借助自身資源和實力優勢,推動上市公司業務發展,增強上市公司競爭實力。
(編輯 白寶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