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文娟
3月11日下午,工信部等多個部委召開工業氣體“卡脖子”問題協調工作會議,系統梳理我國工業氣體現狀,協調推進解決制約行業發展的“卡脖子”問題。工業氣體被譽為“工業的血液”,幾乎涉及到人類生活的各個方面,國內市場空間約1500億元,年復合增速8%-9%。
工業氣體制備的本質是將空氣中的氧氣、氮氣、氦氣等氣體分離提純,其核心是空氣分離設備和分子篩。分子篩是空分設備中不可缺少的基礎耗材,分子篩的質量對空分設備的運行安全和生產效率至關重要。目前我國工業氣體很多領域被外資企業把控,國產替代刻不容緩。
資料顯示,我國分子篩相關企業主要有建龍微納(688357.SH)、華特氣體(688268.SH)、昊華科技(600378.SH)等,其中建龍微納主要從事無機非金屬多孔晶體材料分子篩吸附劑相關產品研發、生產、銷售及技術服務的業務,多項產品已實現進口替代。
據建龍微納2020年度業績快報顯示,公司實現營收4.5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1.23%,實現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1.3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48.60%;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凈利潤1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58.57%。公司全年業績呈穩定增長態勢,主營業務毛利率和凈利潤率均有所提升。
有相關分析表示,制氧分子篩持續增長,未來有望在催化領域進一步延伸。建龍微納2020年上半年醫療保健制氧系列分子篩實現營業收入0.48億元,同比增長162.4%。2020年5月,公司4500噸制氧分子篩投產,也緩解了相關領域的產能瓶頸,預計未來隨著需求的增長而放量。
(編輯 張明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