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春蓮
負極材料被視為今年鋰電材料中供需最緊張的環節,在行業景氣度高漲之下,負極材料巨頭杉杉股份(600884.SH)今年上半年業績表現亮眼。根據杉杉股份8月12日發布的半年報,公司實現凈利潤16.61億元,同比增長118.65%。公司不僅有堪稱“現金奶牛”的偏光片業務,并且在人造石墨負極材料出貨量、全球布局中實現“雙第一”。
對于業績同比大幅增長的原因,杉杉股份表示,主要系受益于新能源汽車行業持續高景氣,負極材料業務下游需求旺盛,公司持續加強與戰略客戶的緊密合作,頭部客戶加速放量,疊加公司包頭二期新產能順利釋放,負極材料出貨量同比大幅增加。
隨著四川眉山20萬噸負極材料一體化項目一期預計第三季度逐步釋放石墨化產能,杉杉股份將進一步提升產能和石墨化自供率。這意味著,在負極材料供求關系緊張之下,下半年公司有望率先釋放新增產能,同時在提高石墨化自供率成為負極材料降本的主要途徑之下,公司負極材料盈利水平有望實現環比提升。
在此前提下,杉杉股份人造石墨出貨量、產能規劃“雙第一”。杉杉股份官方披露顯示,2022年上半年杉杉負極上出貨超過8萬噸,人造石墨出貨量于全球排名第一;截止到目前,杉杉負極產能布局70萬噸,人造石墨全球布局排名第一。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負極材料總體供不應求,負極材料廠在手訂單飽滿。受焦類原材料價格及石墨化加工成本上漲等原因,部分企業負極材料新一輪提價已于二季度體現。
在負極材料供不應求的緊張情況之下,率先釋放產能的企業有望搶占先機。杉杉股份已在內蒙古包頭、四川眉山和云南安寧分別規劃了10萬噸、20萬噸、30萬噸一體化基地,公司2022全年預計有效成品產能18萬噸,石墨化產能超9萬噸。
此外,杉杉股份規劃了浙江寧波4萬噸硅基負極一體化基地項目,項目覆蓋原料加工、反應合成、中間品加工、表面改性到成品加工等完整工序,將有利于公司率先形成硅基負極材料一體化產能規模優勢。
(編輯 張鈺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