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杜雨萌
5月12日,《證券日報》記者從中國五礦集團公司(以下簡稱“中國五礦”)獲悉,2023年一季度,中國五礦緊緊圍繞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目標,聚焦資源保障、冶金建設運營和科技創新,提前謀劃部署、持續調度落實,經營發展繼續保持穩健態勢,實現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4.9%,利潤總額同比增長10.6%,以良好開局為全年打下了基礎、贏得了主動。
金屬礦產主責主業方面,中國五礦系統部署推進資源保障工作,強化勘探勘查合力找礦,持續跟蹤推進重點資源項目,旗下中冶集團、五礦國際、湖南有色找礦取得新進展;鎢、鎳、鐵產量分別同比增長11%、3%、1%,華北鋁業電池箔、鶴崗龍江石墨礦、剛果(金)金塞維爾銅礦改擴建等重大項目建設有序推進;充分發揮金屬礦業全產業鏈優勢,成功入選國際物流體系建設及創新發展試點項目,打造中國金屬礦產物流國際大通路。
冶金和基本建設方面,中國五礦新簽合同額3258.1億元,成功簽約南充市醫學科學產業園、遂寧至重慶高速公路等合同額10億元以上的重大工程14項,大市場大客戶的集中度穩步提升;建成投產全球唯一完全面向新能源汽車的高等級硅鋼生產線,冶金行業地位持續鞏固。
科技創新方面,中國五礦以首批五大原創技術策源地建設為抓手,統籌搭建技術庫、項目庫、資源庫,高效推進科技創新“十百千”工程和“181計劃”,取得多項新成果、新突破。聯合湖南省創建國家戰略性稀有礦產高效開發技術創新中心,立足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打造國家技術研發創新高地、領域科技資源聚集高地、行業技術創新服務高地和產業先進技術孵化基地;旗下中冶京誠采用的一種用電企業電網關口潮流控制系統及方法,累計為鋼企節電17.79億度,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140萬噸,榮獲第二十四屆中國專利獎。
公司治理方面,中國五礦推動國企改革專項工程邁上新臺階,旗下五礦發展、中鎢高新、中冶賽迪、中國十七冶等4戶“雙百企業”,中冶焦耐、中冶京誠、中冶南方、長沙礦冶院、中國有色工程、中冶武勘等6戶“科改示范企業”分別獲評國資委考核標桿、優秀企業。
(編輯 汪世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