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敏 見習記者 梁傲男
在國內葡萄酒市場總體需求低迷的背景下,4月12日,張裕A交出了一份令人眼前一亮的“成績單”。2023年,公司營業總收入43.85億元,同比增長11.89%;歸母凈利潤5.32億元,同比增長24.20%,實現營收凈利雙增長。
煙臺張裕葡萄釀酒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孫健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盡管當前國內葡萄酒市場仍處于調整階段,但我們仍然堅持‘短期不樂觀、長期不悲觀’的基本判斷。”
張裕A在年報中表示,2023年實施的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激發了企業活力,促進了業績提升;同時,公司對煙臺本埠生產系統和煙臺自營葡萄基地進行了整合與優化,更好地發揮設備產能優勢,優化人員配置,強化利潤導向和品質導向,實現了降本增效。
分產品看,張裕A的主要產品為葡萄酒和白蘭地,旅游和其他業務收入占比僅有2.11%。2023年,公司葡萄酒銷售收入為31.39億元,同比增長10.48%,占營業收入的比重為71.59%;白蘭地收入11.53億元,同比增長16.35%,占營業收入的26.29%。
分銷售市場看,2023年,張裕A國內實現了37.61億元的銷售額,同比增長13.27%;國外銷售收入6.23億元,同比增長4.19%。
從銷售量來看,公司的葡萄酒在2023年銷售了6.57萬噸,而白蘭地銷售量為2.99萬噸,銷量均出現同比上升。
張裕A在年報中坦言,2023年葡萄酒市場總體需求依然低迷,加之白酒和啤酒等強勢酒類擠壓,市場競爭十分激烈,部分葡萄酒企業經營陷入困境,公司通過聚焦大單品等戰略和圈層營銷、宴席推廣等模式,最終完成了年初制定的42億元的營收目標。
張裕A去年營收凈利實現雙位數增長,但其他葡萄酒上市公司業績卻較為低迷。此前,威龍股份、ST通葡發布2023年度業績預虧公告;中信尼雅預計2023年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350萬元至520萬元;*ST莫高2023年凈利潤為-4143.86萬元。
值得注意的是,3月28日,中國商務部發布公告稱,自次日起,針對原產于澳大利亞的進口相關葡萄酒所實施的“雙反”措施正式終止。
這一政策的變動,勢必會促使眾多澳大利亞葡萄酒品牌再度涌入中國市場。那么,對于像張裕A這樣的國產葡萄酒行業領軍企業來說,其受到的影響究竟有多大?是否會使葡萄酒市場的競爭愈發白熱化?
“終止‘雙反’措施對張裕A影響有限。”孫健對記者表示,經過市場的錘煉,張裕A正依照既定策略,專注于自身的發展。在此過程中,澳大利亞葡萄酒恢復進口,對公司正在進行的工作影響微乎其微。
廣東省食品安全保障促進會副會長朱丹蓬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此前,澳大利亞葡萄酒在中國市場的占有率在30%左右,政策變動后,相關品牌勢必會加大推廣,這對于整體提升葡萄酒的市場份額有益。因此,2024年對于國內葡萄酒市場來說或是一個轉折契機,但能否將其轉化為實際銷量還有待觀察。
在業內人士看來,近年來,國內葡萄酒市場的消費群體結構、口味偏好以及銷售渠道等均發生了顯著變化,海內外葡萄酒廠商都必須積極適應。
“對于國產葡萄酒而言,今年在質量提升方面已取得了長足進步,已經有了平視對手的實力。未來,國產葡萄酒企業更應加大力度,讓消費者認可其品質與價值。”孫健表示。
目前來看,葡萄酒消費的積極因素正在涌現。國內高凈值人群眾多,高端需求基數大,消費葡萄酒的氛圍逐漸形成;年輕新潮飲酒一族崛起,正影響葡萄酒消費的發展;而隨著國潮興起,消費國貨逐漸成為一種時尚。從長遠看,國內葡萄酒巨大的發展潛力沒有改變,行業將繼續向核心品牌聚焦。
對于今年的經營目標,張裕A在年報中提及:2024年,公司將力爭實現營業收入不低于47億元,將主營業務成本及三項期間費用控制在37億元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