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吳文婧
5月12日晚,杭蕭鋼構發布了關于2022年員工持股計劃第二個行權期業績考核指標未達成的公告,控股子公司浙江合特光電有限公司(下稱“合特光電”)2023年凈利潤為虧損4117.05萬元,與業績考核要求的“2023年凈利潤不低于5000萬元”相差甚遠。
2023年5月12日,杭蕭鋼構曾公告稱,合特光電當前鈣鈦礦疊層電池中試線投產及工藝指標尚未達到預期,2022年員工持股計劃未達成第一個行權期相應的考核指標。
增資合特光電意在入局鈣鈦礦電池
事實上,前述員工持股計劃的提出與杭蕭鋼構在三年前“跨界”光伏,入局鈣鈦礦疊層電池有關。
時間回溯至2021年7月17日,杭蕭鋼構披露董事會決議,以現金方式對合特光電進行3500萬元的增資。增資擴股完成后,杭蕭鋼構將持有合特光電51%的股權,合特光電成為合并報表范圍內的控股子公司,將繼續研發和推廣光伏建筑一體化(BIPV)產品與服務。
杭蕭鋼構主營鋼結構業務,在2022年4月20日—21日的機構調研中,對于未來規劃,管理層曾表示:“在產品技術壁壘上,合特光電在2022年還會延伸到上游的太陽能電池端,以合特光電自有的研發技術生產高效異質結/鈣鈦礦疊層電池。”
中關村物聯網產業聯盟副秘書長袁帥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鈣鈦礦材料具有優異的光電特性,其理論轉換效率遠高于傳統晶硅電池,能提高光伏系統的整體效率,且在弱光環境下也能保持較高的光電轉換效率,進一步提高了實際應用的可靠性。鈣鈦礦的優越性與應用前景,使得跨行業企業看到了這一技術的巨大潛力,因此紛紛布局該領域。”
2022年4月28日,為了激勵合特光電中高層管理者及核心骨干員工,杭蕭鋼構發布了前述員工持股計劃的草案,并提出三個行權期的業績考核要求分別為“持股計劃經股東大會審議通過日起12個月內實現高轉化效率鈣鈦礦/晶硅薄膜疊層電池100兆瓦中試線投產,且電池轉化效率達到28%以上”“2023年合特光電凈利潤不低于5000萬元”“2024年合特光電凈利潤不低于1億元”。
5月13日,《證券日報》記者以投資者身份致電杭蕭鋼構,公司證券部人士表示:“合特光電中試線的前期研發等投入比較大,業務目前還在起步階段,效益還沒有進入釋放期。”
頻繁披露鈣鈦礦建設信息
鈣鈦礦技術作為一種新型光伏技術,受到資本市場廣泛關注,在二級市場上,沾上相關概念的上市公司股價波動也較大。
在完成對合特光電的增資后,杭蕭鋼構不斷通過機構調研、投資者互動平臺等渠道表達對合特光電鈣鈦礦疊層電池中試線前景的看好。其中,在2022年7月11日,杭蕭鋼構曾在上證e互動平臺上回復投資者提問時稱:“我司子公司合特光電計劃2022年底投產首條晶硅薄膜+鈣鈦礦疊層電池中試線,目標轉化效率為28%以上。”
在該時間段,同花順數據顯示,2022年5月5日至2022年8月2日,杭蕭鋼構股價漲幅高達73.91%,期間股價一度達到近五年來的最高點。
對于在互動平臺上多次向投資者透露鈣鈦礦電池中試線計劃投產時間,此舉是否存在刻意夸大,與公司實際發展進度不符,前述證券部人士表示:“這個我們還需要回顧確認一下。”
記者查詢發現,杭蕭鋼構在2023年年報中提到,截至2023年12月31日,合特光電鈣鈦礦/晶硅薄膜疊層電池中試線異質結部分已經跑通工藝并出樣片,但鈣鈦礦疊層部分受設備調試、工藝影響還未能出片,當前進度及工藝指標未達到預期。
當記者進一步詢問鈣鈦礦疊層電池中試線目前詳細進度如何、為何會出現遠不及預期的情況,公司證券部人士卻表示:“合特光電對于整個上市公司來說不是一個重要的子公司,其業務也不是我們的主營業務,只是在建筑業上下游的一個延伸方向。合特光電的業務目前只在起步階段。”
科方得智庫研究負責人張新原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鈣鈦礦工藝突破較難,實現產業化規?;l展距離較遠,需要克服設備調試、工藝穩定性和效率等難題。入局這一產業需要企業和資本在技術研發和產業化方面做好充分準備和規劃。”
袁帥向記者表示:“鈣鈦礦電池產業化、規?;l展仍面臨一些挑戰和困難,如鈣鈦礦電池的穩定性和壽命等性能也需要進一步提高以滿足實際應用的需求。因此,投資者在關注鈣鈦礦技術的同時,也需要關注其技術進展和市場風險。”
對于上述事項進展,《證券日報》記者還將持續關注。
(編輯 張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