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肖艷青
5月23日晚間,花溪科技披露了北交所對公司2023年年報下發的問詢函。北交所要求公司說明業績是否存在持續下滑風險,存貨產品是否存在被市場淘汰的情況,產能利用率等多個問題。
公開資料顯示,花溪科技2023年在北交所上市,公司主要從事打捆機、玉米割臺等農業機械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收入來源主要為打捆機的銷售收入。2023年該公司實現營業收入7848.34萬元,同比下降43.32%;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36.28萬元,同比下降86.43%。
2021年至2023年,花溪科技營業收入分別為1.74億元、1.38億元、7848.34萬元,呈逐年下降趨勢。北交所要求花溪科技說明其業績是否存在持續下滑風險,擬采取或已采取的應對措施。
對于如何改變業績下滑的局面,花溪科技董秘史守義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一方面未來公司將在研發新產品的同時加快產品迭代升級,針對不同的客戶群體實施差異化競爭策略;另一方面,公司積極拓展海外市場;此外還會通過新媒體渠道加大產品宣傳力度。”
花溪科技銷售模式分為買斷式經銷模式和直銷模式。北交所要求公司按產品類型列示最近3年經銷和直銷的銷售金額及占比情況,以及報告期內及期后的銷售退回情況,并說明公司銷售模式是否發生重大變動。
2023年公司年報顯示,花溪科技存貨期末賬面余額3806.65萬元,較期初增長78.54%,其中庫存商品1691.44萬元,較期初增長181.66%,存貨跌價準備期末余額60.46萬元,較期初增加42.26萬元。
對于存貨增加的原因,花溪科技解釋道:一方面主要銷售區域為河南豫南地區,受陰雨天氣的影響小麥減產,影響農戶購機欲望,造成銷售數量減少;另一方面報告期新增新產品大方捆存貨,相應的庫存增加。
北交所要求花溪科技說明庫存相應產品的機型或性能是否存在已被市場淘汰的情況,說明其對原材料及庫存商品跌價準備計提是否充分。
根據問詢函,2023年末,花溪科技募投項目“年產5000臺農業收獲機械智能升級改擴建項目”已累計投入4987.67萬元,智能車間、涂裝生產線等已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并轉入固定資產。
北交所要求公司結合在手訂單、產能利用率等,說明相關資產是否閑置,減值準備計提是否充分。
香頌資本董事沈萌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認為:“花溪科技收入來源單一,主要為打捆機的銷售收入,上市后業績持續下滑與其產品本身的技術含量低、競爭門檻低,缺少差異化附加值有關。同時,也面臨產品研發與創新基礎差,同質化競爭壓力大的經營風險。”
(編輯 上官夢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