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賈麗
在近日召開的2025第十七屆食品冷鏈大會(以下簡稱“冷鏈大會”)上,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介紹,當前我國冷鏈供應鏈發展態勢良好,綜合競爭力不斷提升。在全球貿易和產業鏈供應鏈加速重構的大背景下,中國冷鏈發展正處于一個充滿機遇的新時代。
冷鏈大會發布數據顯示,2024年,全球冷鏈物流市場規模約為3638億美元,中國占比超20%。今年上半年,全國食品冷鏈物流業務總需求量預計約1.92億噸,同比增長4.35%;物流總額預計約4.7萬億元,同比增長4.21%。
“這一成績的背后,是超2500個海外倉網絡布局支撐以及智慧機場等樞紐的運營賦能。當前行業正通過‘三級節點建設+數字賦能’模式,構建國內外一體化的高韌性供應鏈體系。其中,上市公司成為冷鏈物流行業‘領頭羊’。”中國聯合國采購促進會副秘書長宋嘉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行業發展空間巨大
我國冷鏈基礎設施逐步完善。冷鏈大會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擁有2500多個跨境電商海外倉;冷鏈國際班列、西部陸海新通道鐵海聯運等穩步發展;數字化智能化應用已取得顯著進展。同時,冷鏈供應鏈韌性不斷提升。我國以105個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產銷集配中心及兩端冷鏈物流設施三級節點建設為基礎,推進干支線物流和兩端配送協同運作,以技術創新、綠色轉型和數字賦能等為支撐,建設高質高效、安全韌性的國內外一體化冷鏈物流供應鏈運行體系。
另外,我國在冷鏈領域的國際規則主導力也在持續增強。中國主導的首個國際冷鏈物流標準《冷鏈物流無接觸配送要求》已于2024年11月份正式發布,顯著增強中國在全球冷鏈物流規則制定中的話語權和影響力,助力中國企業更易進入國際市場。中國正以強勁的供應鏈韌性和高水平對外開放重塑國際話語權。
在這一背景下,冷鏈產業迎來巨大發展空間??缇畴娚膛畈l展帶動冷鏈需求不斷提高,數字化新模式激活冷鏈“向新”動能。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總經濟師崔忠付表示,全球冷鏈物流市場需求潛力巨大,到2028年全球冷鏈物流市場規模將超6000億美元。
廣州艾媒數聚信息咨詢股份有限公司CEO張毅表示:“冷鏈與AI、大數據的融合將重構冷鏈物流產業價值。”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數據,2025年,中國冷鏈物流行業以“政策+消費+技術”三重引擎驅動,預計市場規模突破8970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超15%,成為全球增速最快的市場之一。
企業加速搶灘市場
為了抓住市場機遇,物流頭部企業在冷鏈物流領域加速“跑”,加快智能化、國際化布局。京東物流股份有限公司等企業將人工智能、物聯網技術深度應用于冷庫管理,實現倉儲損耗率下降30%;在基建擴容方面,銀座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數智化冷鏈打破生鮮流轉壁壘,已經構建了超6600平方米的冷鏈倉儲。
長虹美菱股份有限公司以冷庫業務為基石,通過生命科學渠道體系穩步拓展智慧冷鏈模塊。福建雪人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還推出超低溫空氣制冷等技術與產品,填補了國內冷鏈物流領域的技術空白。
多家企業也在積極“出海”。順豐冷鏈物流有限公司依托TIR運輸網絡,在東南亞建立蔬果直采基地,帶動智利車厘子進口量快速增長。青島海容商用冷鏈股份有限公司近日在投資者關系平臺上表示,公司始終堅持自主研發,努力成為世界級商用冷鏈設備服務商。
宋嘉認為,近年來,我國正從“設施補短板”轉向“標準強輸出”階段。產業鏈企業需把握住跨境電商趨勢,在醫藥冷鏈、跨境生鮮等賽道開辟新增量。
崔忠付認為,面對新機遇、新挑戰,我國冷鏈產業鏈要通過夯實軟硬件基礎等方式尋求新增量,打造新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