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杜雨萌
作為一家深耕于產業的創新型投資機構,北京海林投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林投資”)從2008年開始介入做產業基金,到目前為止已有十年時間。
北京海林投資股份有限公司執行合伙人尹佳音告訴《證券日報》記者,“這十年時間里,海林投資主要集中于光電與創新產業,并以光電產業基金為切入口,圍繞產業鏈進行投資。截止去年,其管理的基金總規模已經突破300億元人民幣,旗下管理著中國最大的光電與創新科技產業基金。”
在尹佳音看來,當前是產業基金最好的時刻。
緣何這樣說?尹佳音稱,十九大以來,包括集成電路、5G等作為戰略產業加快推動,并特別強調實施重大短板裝備專項工程??梢哉f,在經歷過產業基金1.0孵化階段后,現在已正式進入產業基金2.0整合階段。
記者注意到,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做大做強新興產業集群,加強新一代人工智能研發應用,加快制造強國建設,推動集成電路、5G、飛機發動機、新能源汽車、新材料等產業發展,實施重大短板裝備專項工程,發展工業互聯網平臺,創建“中國制造2025”示范區。
“但不可否認,當前國內光電產業已迎來新的發展機遇,但挑戰也依然存在。”尹佳音介紹稱,一方面,光電產業屬于資金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產業,需要大量的、持續不斷的資金支持以及日新月異的技術更迭;另一方面,在國內光電產業政策利好的刺激下,眾多資金紛紛涌向光電產業,造成該產業中不同細分領域發展情況逐漸懸殊:某些細分產業的中低端產品產能過剩,中高端產品缺乏核心技術,金融和實體之間變動中的平衡難以把握。
對此,尹佳音告訴《證券日報》記者,面對國內光電產業的這兩個挑戰,海林投資將以創新驅動技術為引領,緊跟產業內前沿技術,進行更扎實的資產端研究,使基金投資人獲得更高的回報,引導更多資金流向光電產業,力求先進技術產業落地,彌補國內重大裝備產業短板。同時,海林投資還將緊抓國際光電產業產能合作與轉移的歷史機遇,貫徹“1+1>N”的投資組合策略,即“一個海外技術領先企業+一個國內龍頭企業”的投資戰略,促進國外細分領域領導者與國內已有投資企業的有機整合,提升光電產業細分領域乃至整個泛半導體產業的全球運籌和經營能力,兼具資本和技術的雙鏈條來迎接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