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而德律師事務所的最新研究報告顯示,中國企業展開的數字產業并購交易總數超過任何其它國家,且中資企業單項交易的投資額位居各國公司之冠。日本以其開展的交易總數排名第二,其中多數是跨境投資。以上研究結果既說明亞洲數字化產業實力之強,也顯示了亞洲企業向全球拓展的雄心。
研究對標準普爾全球1200指數(“標普1200指數”)2009至2017年公布的26744項數字和科技產業并購類交易進行了分析。結果顯示,中資企業公布的交易數最多——平均每家公司4.6項交易。排在中國之后的依次是日本(4.2項)、美國(4.1項)和德國(4.1項)。荷蘭和愛爾蘭也緊隨其后。究其原因,跨國控股公司大多青睞這兩個國家的國際化觀念、高素質人力資源和有利的監管制度。
中國買家的投資額也領先世界各國,每項交易平均投資14.7億美元,美國買家的投資額為12.6億美元位居第二。與此同時,本項研究未納入私營或國有公司的數字產業并購。以中國為例,此類企業的并購交易甚多;如果計算在內,則中國的并購數據勢必更高。另外,不少中資企業在美國上市,在統計數據中便被劃入為美國公司。
研究還顯示,全球數字和科技產業并購量在近五年大幅增加,2017年達到2580億美元的新高。在交易額趨穩的同時,大公司為數字和科技類資產支付高額對價的意愿空前強烈。2009至2017年,數字和科技類資產的投資總額增長了六倍——這些研究結果顯示了數字化產業在當下相互關聯日趨緊密的世界的重要性,尤其體現了買家對半導體、數據或在線平臺等資產長期回報的預期。這一趨勢在東南亞地區尤為明顯:科技行業買家(包括不少中資企業)收購該地區的數字和科技行業目標公司的勢頭與日俱增,而且這些公司大多或將在今后幾年內上市。
根據研究分析,美國數字和科技行業公司最受標普1200指數買家追捧。在此次研究涉及的時期內,共有1805家美國公司被收購。第二名是日本公司,有301家被收購。英國被收購的公司總數排名第三,并且就交易投資額而言,英國此類資產平均出售交易金額超過10億美元,這使其成為美國以外唯一跨越這一門檻的國家。
富而德合伙人兼亞洲知識產權/商業業務主管RichardBird對此研究報告發表評論說:“坐擁世界上最活躍的中國和日本兩大市場,亞洲無論作為買方還是賣方,在數字類并購領域的地位皆不斷提升。從主權財富基金到私募股權機構日益高企的收購意愿、為占位印度電商行業的激烈競爭、以及日本投資商對跨國投資越來越大的胃口,我們可以很明顯地看到亞洲近期將為明確全球市場的前進方向發揮重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