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春蓮
8月23日,光啟技術發布2021年度業績中報,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收2.74億元,同比增長21.48%;凈利潤9216.17萬元,同比增長30.49%,扣非凈利潤7932.72萬元,同比增長44.99%。
報告顯示,公司的主要業務為新一代超材料尖端裝備產品的研發、生產及銷售,尖端裝備業務分為研發和批產兩個階段,其中第一階段為產品研發,公司開展定制化產品開發以及底層技術研究工作;第二階段為產品批產階段,公司按客戶需求定制化開發的產品經過客戶評審后定型,進入批產交付階段。進入批產交付階段的產品會為公司帶來大規模、長期穩定的收入來源。
今年上半年,公司超材料業務實現收入1.61億元,其中超材料批產業務實現收入1.40億元,同比增長13.80%;研制業務實現收入2102.85萬元,同比增長33.57%。新增1項產品由研制階段轉入批產階段。值得注意的是,光啟技術在互動易平臺上指出,今年上半年超材料尖端裝備業務的研發投入約為3380萬元,同比增長43.5%。
作為以技術驅動為主的高科技企業,持續地研發投入也為業績帶來巨大的業績回報。
從2018年開始,由于尖端裝備市場對于超材料認可度的不斷提升,光啟技術業績也呈現持續穩定上漲態勢。據記者統計發現,從2018年至今,光啟技術中報期凈利潤分別為2692萬元,5041萬元,7063萬元和9216萬元。本期中報營收、凈利潤不僅創下同期新高,其凈利潤更是遠超2018年全年。
自去年開始,光啟技術超材料業務進入大規模應用階段,在航空尖端裝備領域實現了由“整機部分重要超材料結構件”到“全機超材料結構件”的歷史性跨越,并收到大量超材料航空結構件訂單,先后與客戶簽訂12億訂單需求以及17000公斤超大型復雜航空結構件投產通知。據統計,截至今年8月份,光啟技術已經公告的合同訂單金額超過5.8億元。
東北證券在今年首次覆蓋并給出買入評級,研報指出,光啟技術在超材料方面的長期布局已經轉化為市場競爭優勢,隨著尖端裝備高精尖產品信息化需求的增長,公司未來訂單有望加速推進。且隨著打破國外禁運的“白起”系列超材料開始量產,公司深圳銀星基地和709產業基地、沈陽光啟尖端裝備產業園項目,可以擴充現有超材料國防裝備供應能力和提升市場需求響應速度。這也意味著,隨著未來產能的進一步釋放,公司的盈利能力有望持續大幅增長。
(編輯 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