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豪悅
3月22日,安踏發布2021年財報,全年營收493.3億元,同期營收是特步品牌的近5倍,并超越阿迪達斯中國的343.4億元,僅次于耐克中國的510.2億元。而李寧近期公布的2021年財報數據顯示,去年收入達到225.7億元,同比增長56.13%,營收只有安踏的一半不到。
歐睿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運動鞋服市場份額前五名分別是耐克中國、安踏、阿迪達斯中國、李寧與斯凱奇中國,份額占比分別為25.2%、16.2%、14.8%、8.2%與6.6%。
國產運動品牌高歌猛進
財報顯示,安踏2021年實現營收同比增長38.9%至493.3億元,連續8年保持增長,全年平均日銷1.4億元。此外,營業利潤上漲20.1%至110億元,股東應占溢利大漲49.6%至77.2億元,兩項指標均創下歷史新高,毛利率也上升3.4個百分點至61.6%。
其中,安踏旗下兩大運動品牌“ANTA”與“FILA”收入分別增長52.5%和25.1%,達到240億元和218億元,分別占集團整體收益的48.7%與44.2%。
安踏集團介紹,收益增長主要得益于疫情緩和,以及品牌在中國大陸零售市場表現有所好轉,消費者需求增加及零售折扣減少。除此之外,兩大品牌的電子商貿業務也保持增長。
李寧業績也實現增長。其2021年收入為225.7億元,同比增長56.1%;股東凈利潤40.1億元,同比增長136.1%;毛利率也提升了3.9個百分點至53%。鞋類、服裝和器材及配件收入分別增長49.98%、60.54%及68.9%,收入貢獻分別為42.1%、52.4%及5.5%。此外,整體零售流水(包括在線及線下渠道)獲得50%至60%增長,新品線下零售流水也錄得60%至70%增長。
另一國產運動品牌特步的2021年財報顯示,集團收入為人民幣100.1億元,首次突破100億元;主品牌收入創下88.41億元的紀錄,同比上升24.5%;實現凈利潤9.08億元,同比增長77.1%。
一位業內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國產運動品牌業績突飛猛進,一方面是去年疫情緩解,另一方面是國內消費者購買國產品牌的意愿攀升。
安踏和李寧差距越來越大
國產運動品牌增長勢頭兇猛,但安踏和李寧的差距卻越來越大。
自2012年安踏業績首次超越李寧以來,國產運動品牌第一的位置就徹底易主。十年過去,李寧市場份額已只剩安踏的一半。
事實上,李寧和安踏都沒有停止擴張的步伐,但二者差距為何越來越大?
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瀚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兩者差距變大的核心原因在于策略的差異。安踏靠多品牌矩陣,李寧則聚焦單品牌多品類。安踏的幾個品牌影響力和品牌熱度都在李寧之上,尤其是其收購的意大利品牌FILA,近年來業績驕人。
2009年,安踏收購虧損的FILA發力高端市場。財報顯示,2015年FILA的營收只有17.5億元,2020年已增至174.5億元,甚至超越安踏的主品牌ANTA。其2021年營收超過200億元,是支撐安踏營收的重要品牌。據江瀚分析,這是因為FILA的設計既符合國潮的需求,也符合中國人在新消費升級下的審美觀。
與之相對的是,李寧收入仍然主要來自其自有品牌。鞋服行業獨立分析師程偉雄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安踏FILA的成功確實難以復制,也沒必要復制。目前李寧的自創品牌自從經歷過危機之后,在多品牌、國際化的戰略上做出了許多調整,其國潮系列以及在高端市場的發展都有很大空間,未來超越ANTA是必然的。
但江瀚卻持有不同看法,“李寧想超越安踏,現階段看概率很小。至少我們現在沒有看到李寧展現出什么巨大的優勢。”江瀚說。
(編輯 李波 上官夢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