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麗新
與年初疫情襲來時縮減土地投資不同,房企的拿地熱情轉向了較為積極,全國多城土地市場正在發力,北京、上海以及杭州單個城市賣地收入均已超千億元。
“最近集團在推進收并購事項,這是今年擴充土地儲備的重要手段。疫情之下,現金流強的房企獲得了更多拿到優質土地的機會,尤其在收并購方面,有些企業承受不住資金壓力會選擇出讓土地,這是并購的好時機。”某房企投資條線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透露,最近集團都在積極洽談市場上有轉讓意圖的項目,當然,同樣優質的土地,競爭對手也不容小覷。
據《證券日報》記者觀察,今年在上海、廈門和深圳已經誕生了三宗單個地塊總價超過100億元的土地,且單個地塊總價超過50億元土地亦不在少數,這從某種程度上也說明房企的拿地轉為積極。
根據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最新的《中國百城居住用地價格報告》顯示,今年前4個月,全國100個城市居住用地價格為6011元/平方米,同比上漲12.3%。
“部分優質地塊的競爭激烈程度是很高的,尤其在一些三、四線城市,區域性房企拿地熱情較高,推高了溢價率。”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近期房企融資總體到位,投資較為積極。當然,地價過高,也會使得后續部分城市土拍市場面臨政策收緊的風險,也使得房企后續地塊運作的風險增大。
另據中原地產研究中心統計數據顯示,截至5月25日,深圳、廣州和北京等地高價地持續出現,單宗地塊超過20億元的土地已經有44宗,底價成交的只有11宗,溢價率高者甚至接近40%。
“總體來看,到現在單個城市賣地收入超過1000億元的有杭州、北京和上海,多個城市都在集中賣地,成交額持續上漲。”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截至目前,50個城市賣地收入已達1.6萬億元,同比上漲12%,其中27個城市賣地收入超過200億元,49個城市賣地收入超過100億元,刷新歷史紀錄。
“降準降息等政策影響下,房企拿地積極性逐漸提高,多地再次出現以高溢價率實現土地成交的現象。”張大偉進一步表示,疫情之下,部分資金充裕的房企判斷市場會快速企穩,4月份以來拿地熱情升溫,特別是近年來拿地較少的企業,看到規模上位的機會,積極拿地試圖彎道超車。
“對房企來說,投資還是根據現金流狀況,疫情帶來的有‘危’也有‘機’。”上述房企投資條線人士向本報記者表示,這要看企業是否有追求規模的勇氣,以及對自身資金鏈安全程度和融資能力的考量。
(編輯 孫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