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日報APP

          掃一掃
          下載客戶端

          您所在的位置: 網站首頁 > 地產頻道 > 地產行業 > 正文

          深圳樓市“打新”故事:陪跑三次 終于成功上車

          2021-02-27 00:00  來源:證券時報電子報

              證券時報記者 陳英

              制訂計劃、梳理財務資料、打新、陪跑、再打新……自2020年以來,為在深圳買套自住房,馮燕(化名)一直都在焦慮之中:“只要房子沒落實,心里就一直有個事,工作、生活都被這件事牽扯著。手里資金也不敢轉為它用,又擔心通貨膨脹。”直到鼠年最后一個月,馮燕終于成功上車香山道公館,買了套三房,心踏實了。

              回顧過去一年來“打新”經歷,馮燕深感深圳剛需購房者的不易,現在的打新市場早已不是購房小白的游戲。馮燕告訴記者:“我幸好聽取了專業人士建議,糾結中放棄了萬豐海岸城,把那7選1的機會轉向了香山道公館。要不,以我的條件,即便是無房人士,一個社保入圍資格就把我刷下來了。”最終,憑著21號的認籌碼優勢,馮燕不僅買到了房,還選到了心儀的房型。

              二手房越看越貴

              轉戰“打新”市場

              馮燕是深戶,在深圳交了十幾年的社保,卻在深圳無房,因為一直在成都做生意,這些年賺了點錢,想回深圳買套自住房。“最終還是會回到這里的,我喜歡這個城市。”馮燕說。

              以為自己這樣“剛得不能再剛”的條件在深購房很有優勢,然而,馮燕低估了深圳強勁的購買力。

              2020年上半年,誰也沒有想到,被新冠肺炎疫情“冰封”了一個多月的深圳二手房市場迅速回暖,火爆得詭異。國內疫情剛剛穩定,馮燕就專門飛回深圳,準備速戰速決把房搞定。

              跟著地產中介看了幾套房,馮燕發現,看房的人多,房源不夠賣,很多業主要么惜售,要么漲價,經常是頭天晚上看中的房還在猶豫,第二天就被告知漲了幾十萬,且業主態度堅決。

              “有套房子,我都打算買了,第一次報價620萬,糾結了一晚上,第二天漲了20萬。放棄看其他的,越看越貴,回頭再想買這套,居然報價750萬,業主還不誠心賣。當時聽聞深圳寶中片區的房價疫情后漲了60%,我是真相信,我這活生生的例子啊,眼瞅著一套房子不到一個月的時間生生多出了130萬,好像自己放在銀行里的錢被搶走了一百多萬。”馮燕很不甘心,看房的節奏明顯加快,人在成都,遙控深圳的地產中介幫她物色新目標。

              深圳的房子極具金融屬性,即便是自住的剛需房,購房者也希望買到升值潛力最高的那一套。馮燕也不例外,看中的房型之所以糾結,就是考慮自住條件的同時,反復衡量其投資價值。糾結中,眼瞅著深圳的二手房價格越漲越高,這讓馮燕很焦慮,根本無心工作。

              緊接著,深圳樓市出臺7·15調控政策,二手房市場再次陷入冷靜期,房價雖然沒有像上半年那樣增速明顯,可放出來的房源也更少了。一位朋友建議馮燕別看二手房了,直接買新房:“新盤限價,一二手房價格倒掛,買到就升值了。深圳人但凡有房票的,都去打新,碰碰運氣。”一番分析讓馮燕醍醐灌頂,盡管看到“萬人搖”、“不到5%的中簽率”、“買房如同中彩票”等等各種有關深圳“打新難”的樓市新聞,衡量自身的購房條件,馮燕果斷決定放棄淘金二手房,加入“打新”行列:“我這么好的購房條件,打新運氣應該不差吧。”

              三次陪跑

              “打新”并不順暢

              馮燕的打新之路并沒有想象中那么順暢。

              去年8月,馮燕第一次參與樓盤打新,申購中海匯德理,這是位于深圳龍華上塘片區的網紅盤,開盤前,市場傳聞已是滿天飛,許多購房者躍躍欲試。

              遠在成都的馮燕收到認購信息就飛回深圳,連樓盤現場都來不及看就提交了資料,現場拿到了認籌號。“7·15樓市調控政策刷掉了許多人的購房資格,這么順利就拿到了認籌號,2000多人搶1000多套房,成功率50%,感覺打新盤沒有傳聞中那么難。”對于第一次打新,馮燕很樂觀,提前看好了戶型,算好了首付和月供,憧憬著若干年后房子拿到手怎么布置。

              然而選房的那天早上,馮燕就哭了:“一切準備就緒,到點進入系統,我都還沒反應過來怎么回事,僅僅十幾秒,所有房型全部秒光,渣都不剩,我直接就嚇呆了。”馮燕第一次領略到打新的“深圳速度”。

              2020年下半年的深圳樓市,新盤推出量不少,多番比較,馮燕傾向于與周邊二手房價格倒掛比較突出的新盤。經歷了第一次“打新”的手忙腳亂,回到成都的馮燕每天都在關注深圳的樓市新盤,一有新盤出來,就趕緊查地段、看戶型,了解認購條件,列出打新計劃。第二次,馮燕鎖定了全深圳人都夢寐以求的華潤四期,這是一個超級網紅盤,一二手房價格倒掛相差近5萬元。

              這次的認購,整個流程更為優化,購房人不用到現場,馮燕無須再回深圳,所有流程網上進行,1171套房源,在經過層層苛刻條件淘汰后,9690人獲得了抽簽資格。馮燕注意到,最終入圍決賽圈的大部分人,社保繳納年限超過了100個月,很多人的身份證號以4403開頭。這次,在深無房、長期繳納社保的深圳人馮燕再次幸運地拿到了認籌號,然而認籌號排在了4000以后,興奮了幾分鐘的馮燕被地產代理告知“幾乎沒有選房機會”?,F實也的確如此,華潤四期的選房早在1200多號就結束了,馮燕再次陪跑。

              第三次,馮燕鎖定了2021年1月份開盤的龍光前海天境,這是深圳前海又一網紅盤。有了前兩次的陪跑經歷,馮燕打新的心態放松了很多:“打新如同買彩票,中簽看運氣,這次打不到,馬上下一個。”

              然而,令馮燕沒想到的是,此前多次成功提交的資料這次出現了新問題,自己壓根就沒有申購的資格。原來,受此前深圳樓市“打新”火爆、代持現象頻現的影響,此后新盤認籌銀行審核非常嚴格。

              “個人征信打出來,顯示我幾年前有兩筆貸款逾期繳清的。那時是忙忘了時間,后來很快就補上了,并非惡意拖欠。雖然金額不大,但個人貸款信譽還是受影響了。如果購房,只能全額支付。動則上千萬的房子,我哪有實力一次性拿出那么多錢?”眼睜睜地錯過申購時間,馮燕覺得很委屈,感覺作為真剛需的自己被“誤傷”。

              聽取專業意見

              終于買樓上車

              “總價不高,三五百萬就能買套新房,全款買下來都沒問題。”2021年1月29日,深圳同時推出6個新盤,加上此后加入的尚譽紅山里,7選1的機會,馮燕準備第四次打新,且毫不猶豫地把這珍貴的一票投給關注很久的沙井萬豐海岸城。

              這次,在提交誠意登記之前,馮燕專門咨詢了一位資深買房人士,意外的是,對方并不建議馮燕打新萬豐海岸城:“7個樓盤中,海岸城的未來發展潛力的確最明朗,也是大家都想購買的新盤。事實上,這個盤關注度極高,被觀望一年多了,加上此前打新失敗的購房者們,他們會像你一樣,轉而投向這個盤,因此,海岸城的潛在剛需者只會多,不會少。另外,總價不過三五百萬,你能一次性付款的樓盤,大概率滿足大多剛需者們的經濟實力。也就是說,上千萬的房子,很多人喜歡但經濟條件不允許,可這樣的剛需盤,很多人就夠得著,想碰碰運氣的人肯定多,中簽率極可能是7個樓盤中最低的,你覺得你搶到的把握大么?”這位資深人士建議馮燕避開鋒芒,退而求其次,選擇其他適合自己的樓盤。

              不僅如此,這位資深人士還拿出了具體數據給馮燕分析:同時開啟的幾個樓盤,從媒體公布的數據看,富士君悅府/君薈苑661批選368套,萬科光年四季2022批選777套房,沙井海岸城2114批選717套房,龍華尚譽紅山里254批選149套,中泰印邸175批選115套房,香山道公館106批選100套房。單看數據,香山道公館和中泰印邸中簽幾率更大,“如果這兩個盤有符合你的自住需求,建議你考慮。”對方的話讓馮燕陷入深思。

              最終,綜合了各方面條件,馮燕把第四次的“打新”機會臨時改成了香山道公館。事實上,萬豐海岸城公布的第一類誠意登記客戶名冊顯示,確定入圍2114批購房者中,最低社保278月,深圳無房人士的社保最低入圍記錄再次被刷新。顯然,即便交了十幾年社保的老深圳人,在購房條件上,馮燕并沒有太大優勢,壓根就入不了第一類客戶,直接就被篩選掉了。

              “對于買房,深圳在資金審核上越來越嚴格了。我在選完香山道公館的房后,再次進入銀行審核流程,其中一筆朋友還我的幾百萬資金被反復問詢,質疑我是否存在代持可能。直到查出兩年前我借這筆款給對方的流水,才最終通過。”馮燕告訴記者。

              對于還在“打新”路上購房者們,馮燕分享自己的心得:網紅盤注定和99%的人無緣,建議剛需們認清形勢,放棄幻想,退而求其次,選擇那些投資氛圍沒有那么炙熱,沒有那么網紅,但是綜合素質可圈可點,卻被市場低估的機會樓盤。在這樣的策略下,社保年限不長,甚至有意購置第二套房的人也有入圍的可能,上車的概率大大增加。馮燕參與認籌前,就是聽取了專業人士的意見,預估了自己的社保年限和認籌人數,知難而退不去湊海岸城的熱鬧,最后得以成功上車,沒有成為炮灰。

          -證券日報網
          国产精品传媒99一区二区_国产高潮抽搐喷水高清_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蜜_国产麻豆剧传媒精品国产AV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證券日報APP

                  掃一掃,即可下載

                  官方微信

                  掃一掃,加關注

                  官方微博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