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日報APP

          掃一掃
          下載客戶端

          您所在的位置: 網站首頁 > 地產頻道 > 地產行業 > 正文

          深圳將出兩大“狠招”,學區房要永遠消失?

          2021-08-05 16:34  來源:中國證券網

          學區房是樓市“一大頑癥”,也是很多家長心中的痛。http://www.hibor.com.cn 【慧博投研資訊】深圳曾有學區房價格飆升到30萬元/平方米。http://www.hibor.com.cn (慧博投研資訊)最近,深圳擬出臺新政,從根本上鏟除學區房派生的種種弊端。

          深圳社會建設領域的“基本法”——《深圳經濟特區社會建設條例(草案征求意見稿)》7月30日起在市人大常委會網站公開征求意見。

          對于學區房炒作亂象,《條例》明確提出推行大學區招生和辦學管理模式,建立義務教育學校教師交流制度,以合理均衡配置教育資源,優化教育結構。

          兩大“狠招”針對學區房

          《條例》共五章七十三條,包括總則、民生建設、社會治理、促進和保障以及附則。

          在民生建設一章中,公共教育被放在第一節的顯著位置?!稐l例》提出,確保一般公共預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減,確保按在校生人數平均的一般公共預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減。

          對于學區房房價居高不下的問題,此次立法嘗試從教育公平角度開出“良方”?!稐l例》明確,推行大學區招生和辦學管理模式,建立義務教育學校教師交流制度,健全優質教育資源共建共享機制。

          業內人士說,《條例》內容豐富,對于學區房而言,有兩大“狠招”:一是大學區招生。目前深圳的中小學采用的是積分制,雖然也是多校劃片,但總體而言,房子和學位的關系最為緊密,一旦采取大學區制,房子和學位的對應關系會被打破,這對于學位房的炒作來說是釜底抽薪。

          二是教師交流制度。學區房制度的另一個根基是所謂的名校,沒有名校,很多瘋狂炒作就沒有基礎。一所名校最根本的因素就是老師,建立教師交流制度,教學水平的均衡化會大大推進。這對于追逐名校的資本而言,也是釜底抽薪。

          44平米學區房曾賣出1420萬元天價

          此前,學區房一直是市場炒作熱點。

          今年年初,深圳福田區一個44平方米學區房被曝出天價成交——成交價高達1420萬元,即單價為32.27萬元/平方米。

          該樓盤為國城花園,地處深圳有名的學區房片區——百花,且有雙名校學區“傍身”,因此即便樓齡已超25年,樓道昏暗,也并不妨礙該樓盤一房難求,頻現天價成交。

          彼時,有房產中介告訴中證君,以深圳福田區為例,一流學區房單價在22萬元/平方米左右,二流學區房已超15萬元/平方米,三流學區房單價為10萬元/平方米左右。

          在去年深圳房價漲幅較大時,學區房價格更是以“一騎絕塵”的姿態狂奔。

          此前,樂有家統計了50個深圳關注度較高樓盤2020年四季度成交價格的同比漲幅。其中,羅湖的金麗豪苑漲幅高達66.58%,南山的中海陽光玫瑰園與世紀廣場漲幅也超過了50%,前十名漲幅均超40%。

          學區房迎來降溫

          給學區房“降溫”已成為熱點城市的樓市調控共識。2020年4月30日,北京西城區教委發布了《關于西城區2020年義務教育階段入學工作的實施意見》,核心意思就是2020年7月31日后在西城購房并取得房產證的家庭,不再實行“學區派位入學”,而是實行“多校劃片”。

          多校劃片是指一個小區對應多個學校。多校劃片會將熱點小學、初中分散至每個片區,確保各片區之間大致均衡。在具體操作中,實行多校劃片將通過隨機派位方式分配熱點學校招生名額。派位未能進入熱點學校的學生,仍應就近安排至其他學校入學。

          知名財經評論員劉曉博表示,深圳此次提出的一些新舉措,最終可能讓學區房現象消失??胺Q至今為止全國最強的、最完善的針對學區房的調控措施。

          他認為,如果義務教育期間學校的硬件資源是均等的,沒有特殊學校、豪華學校;校長、老師是固定交流的。再加上大學區制度的實施,生源也相對流動。這樣就可以避免出現名校。沒有了名校,或者名?,F象不突出,學區房現象也會自然而然消失,或者表現不那么突出了。

          -證券日報網
          国产精品传媒99一区二区_国产高潮抽搐喷水高清_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蜜_国产麻豆剧传媒精品国产AV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證券日報APP

                  掃一掃,即可下載

                  官方微信

                  掃一掃,加關注

                  官方微博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