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日報APP

          掃一掃
          下載客戶端

          您所在的位置: 網站首頁 > 會議活動 > 正文

          北京市社會科學院副院長趙弘:以建設現代化都市圈推動京津冀高質量發展

          2020-11-15 18:29  來源:證券日報網 李正 張曉玉 郭冀川

              本報記者 李正 見習記者 郭冀川 張曉玉

          北京市社會科學院副院長 趙弘

              2020年11月14日“第四屆雄安新區投融資發展論壇”在河北石家莊舉行,此次論壇由財達證券與河北省證券期貨業協會、河北金融學院等機構聯合主辦,論壇緊密圍繞“‘雙循環’格局下的投融資:機遇與挑戰”,以及關注度高、影響廣的熱門話題,進行深度研討交流。

              北京市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博導趙弘表示,我國經歷了世界歷史上規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市化進程,并取得了巨大成就。在肯定城市化成就的同時,我國也面臨一些不可回避的挑戰,如許多大城市面臨城市病,同時中小城市、小城鎮得不到充分發展,尚未形成大城市與中小城市、小城鎮協同發展的格局,整體來看城鎮化質量亟待提升。

              高質量城鎮化面臨兩大挑戰

              趙弘認為,城市病的核心是對城市發展中兩大規律把握不到位。一是城市空間結構規律把握不到位。未能將城市從單中心向多中心都市圈空間結構演進,沒有把握好“單核城市-組團城市-都市圈-城市群”的城市發展內在規律。

              目前,我國大多數城市屬于單核城市,少數一些城市雖采取了組團發展的方式,但空間結構仍不盡合理,許多城市規劃對城市科學發展的引導作用不充分,“單中心”格局始終無法打破,單一空間上的集聚超出了規模經濟的要求。

              二是對城市發展中的交通結構規律把握不到位,未能實現城市交通結構的根本性轉換。對城市運行效率具有決定性作用的一個重要條件,是建立起與大都市規模體量、空間結構相適應的交通結構。

              趙弘介紹,軌道交通要呈現合理的結構體系。一般來說,15公里半徑以內的核心區以地鐵為主,15~30公里近郊區以快線鐵路為主;在30~70公里范圍內的遠郊區通勤以大容量、一站式、便捷、低票價的市郊鐵路為主;70公里以上以城際鐵路為主。

              “空間結構不合理”+“交通結構不合理”,使中國許多地區未能按照都市圈規律要求實現分散化功能和人口布局,既定的人口規模之下,城市單中心“攤大餅”式蔓延。

              建設現代都市圈有四個著力點

              如何建設現代都市圈,并且推動京津冀城市群高質量發展,趙弘認為有四個著力點。

              一是創新城市發展理念,遵循城市發展規律,形成分散化、網絡化、組團式、多中心的都市圈結構,共同支撐京津冀城市群發展。

              趙弘說:“要從解決城市病到避免城市病,構建功能分散化、多中心且有機聯系的都市圈空間格局,處理好城市發展中積聚和效率的關系,避免城市在單一空間上的規模不經濟”。

              二是以“一核兩翼”建設為引領,提升都市圈和京津冀城市群承載力。趙弘介紹,北京城市副中心和河北雄安新區“兩翼”是疏解非首都功能的集中承載地,其自身建設也要前瞻性布局,一開始就要遵循都市圈的規律要求,建設沒有城市病的城市。

              三是建設“軌道上的都市圈”、“軌道上的京津冀”,暢通功能、產業、要素的在都市圈和城市群的集聚和擴散。

              都市圈范圍,應更多依賴市郊鐵路,使各功能組團、新城與中心城保持緊密聯系,對人才、資本等要素產生吸引力,以高效的交通一體化為條件,帶動都市圈、城市群大中小城市的功能、產業、要素的高效配置和有效集聚、擴散。

              四是建立適宜都市圈空間戰略落地的體制機制。因為都市圈需要建設幾十年、上百年,既要有前瞻性的城市空間規劃、軌道交通規劃等,又要創新規劃落實的機制保障,包括規劃體檢、監督機制、追責機制等,避免任期制帶來的短期化行為,否則只能成“餅”不能成“圈”。

              “我國正在進入城市化高質量發展的第二階段,必須把現代化都市圈建設提升到應有的戰略高度,以現代都市圈支撐世界級城市群建設。建設現代化都市圈,推動京津冀城市群高質量發展,要創新理念,遵循城市空間結構和交通結構規律,創新城市規劃體制機制。”趙弘說。

          (編輯 白寶玉)

          -證券日報網
          国产精品传媒99一区二区_国产高潮抽搐喷水高清_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蜜_国产麻豆剧传媒精品国产AV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證券日報APP

                  掃一掃,即可下載

                  官方微信

                  掃一掃,加關注

                  官方微博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