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日報APP

          掃一掃
          下載客戶端

          您所在的位置: 網站首頁 > 金融機構 > 銀行 > 正文

          專家建議:銀行業對外開放應“引智”又“引制”

          2018-04-13 06:02  來源:中國證券報

              中國銀行(4.22-0.47%)業的對外開放備受期待。多位專家日前對中國證券報記者指出,銀行業對外開放應是有序的、漸進的深化。未來中國監管部門將借鑒國際經驗,在“引資”的同時,實現“引智”和“引制”。

              提高金融體系效率

              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底,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本外幣資產252萬億元,而外資銀行在華營業性機構總數1013家,總資產為3.24萬億元。

              “擴大對外開放并不是外部壓力下的被動選擇,而是針對中國經濟改革和金融發展的現實情況,為了內生發展而做出的主動選擇。”接近監管層的知情人士表示,首先,當前中國已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從資產規模來看,中國銀行業已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中國經濟要繼續壯大,就應在更廣闊的范圍內進行經濟活動,需要更開放的經濟環境,讓更多的主體參與。

              其次,提高金融體系效率也需要擴大開放。金融的核心功能在于分配資源,而提高資源分配效率需要更大的地域,讓更多個體和機構參與。此前外資金融機構進入已顯著提升了我國銀行業體系的經營水平,未來金融機構必然要在更開放的環境中服務于實體經濟發展,完成資源分配。

              另外,目前中國銀行業已經從內部改革階段,發展到“走出去”、國際化的階段。一些專家認為,中資銀行要在國際化環境中經營,變成具有世界競爭力的銀行,就要求國內的環境應有世界的競爭規則和水平。因此需創造與世界一致、接軌的市場環境,讓中國的銀行“走出去”,變成競爭力更強的機構。

              外資銀行不會構成根本性沖擊

              業內人士指出,隨著金融業對外開放水平提升,我國銀行業將面臨來自國際金融機構的競爭。但當前中國銀行業已經發展為強大穩健的金融體系,過去10年里中資銀行在中國的發展速度遠超外資銀行,擴大對外開放不會顯著改變中資銀行的競爭力。

              “即使享受國民待遇,外資銀行對銀行業整體的市場結構也不會構成根本性沖擊。”中泰證券銀行業首席分析師戴志鋒表示,首先,外資銀行對國內經濟環境、金融監管環境、客戶需求等方面缺乏有效的風險定價機制,明顯跟不上國內機構;其次,過去外資銀行能吸收最優秀的人才,而現在卻不是,很大程度上面臨內部管理上的“水土不服”。

              另外,引入經營審慎的外資機構也有利于降低中國金融體系的風險度。交通銀行(6.30-0.63%)首席經濟學家連平指出,對外開放不僅有助于充實中資銀行的資本金,學習和引進先進的服務理念、管理經驗以及成熟的產品和技術,更重要的是可以引進現代管理理念和公司治理機制。在“引資”的同時,實現“引智”和“引制”。

          -證券日報網
          国产精品传媒99一区二区_国产高潮抽搐喷水高清_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蜜_国产麻豆剧传媒精品国产AV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證券日報APP

                  掃一掃,即可下載

                  官方微信

                  掃一掃,加關注

                  官方微博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