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冷翠華
根據中國香港保險業監管局近日公布的數據,整體來看,香港保險業2020年有效長期業務的保費收入總額為5481億港元,同比增長4.5%。但由于限制跨境人流的措施,2020年內地訪客貢獻的新單保費從2019年的434億港元下降至68億港元,降幅高達84.3%,內地訪客的新單保費占個人業務總額的5.1%。內地訪客的新增保單中約98%以期交方式支付,重疾、終身壽險及醫療保險分別占這些保單的份額為48%、36%和8%。
事實上,由于訪港內地游客人數銳減,香港保險業龍頭的業績也受到極大沖擊。友邦保險披露的數據顯示,去年其在香港市場的新業務價值同比大幅減少66%,年化新保費亦下跌逾50%至11.38億港元,新業務價值利潤率由66.1%下滑至44.7%。友邦保險表示,自去年2月起內地與香港之間通關受限,導致內地訪客的新業務銷售幾乎陷入停頓。
統計數據顯示,從2011年到2016年,內地訪客給香港保險市場貢獻的新單保費持續增長。2014年和2015年,內地訪客在香港保險市場貢獻的新單保費分別為244億港元和316億港元,到了2016年,保費飆升至727億港元,內地訪客在香港個人業務總額的占比激增至40.59%。自2017年起,香港保險市場開始降溫。
友邦香港區域執行總監、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容永祺在今年“兩會”期間建議,加快實現粵港澳大灣區保險服務中心,并在“跨境理財通”出臺后,推進落實“跨境保險通”。
他指出,滬港通、深港通自推出以來平穩運作,市場反應正面,希望加速實現“保險通”。他建議,參考跨境理財通,為購買跨境保險產品設每年保費個人額度5萬美元,將來理賠、取消保單時取回的現金價值,或保單期內提取自部分現金價值及紅利,將通過封閉式資金管道,經大灣區保險服務中心或銀行體系,賠償或退回給投保人。
(編輯 張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