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君
目前,我國FOF發展尚處于萌芽、探索階段,規模在整個基金行業中占比較小。FOF是以基金為主要投資標的金融產品。這類金融產品在風險分散化上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因為其投資標的基金本身帶有一層分散的功能。按性質分類主要分為私募類FOF和公募類FOF。
券商集合理財FOF型產品(以下簡稱“FOF集合”)是私募類FOF中的一種,起步于2005年,作為券商資管成品的一員,FOF集合的出現并不算晚。因為在2004年年底,證券公司的集合資產管理業務才在政策上放開。不過,這13年間,FOF集合的發展一直難見起色。尤其是自2010年始,FOF集合整體發展業績走下坡路,發行規模持續下滑,產品之間分化加劇。而近年來,券商資管業務整體規模發展迅速,相比之下FOF集合顯得格格不入。
究其原因,是FOF的風險結構特征與當時主流普通投資者的風險結構特征并不匹配;同時,其業績表現相比其他資產優勢并不凸顯。再加上高技術門檻、高管理難度等特點,導致了FOF集合資管淪為“小眾”,成為券商資管“邊緣”產品。
筆者認為,FOF集合產品如果想在大資管時代做出自己的特色,在產品設計上要堅持FOF產品的設立初衷。
FOF產品有著二重風險分散化的特征,其持倉結構上與其他金融產品有著顯著的區別。而目前集合FOF產品投向偏窄,多集中于國內股、債市場。相比海外,我國券商FOF集合持有的基金數量偏少。研究數據顯示,在FOF剛起步的那幾年,FOF基金倉位處于歷史最高水平,約75%左右。隨后平均基金倉位步入了下滑階段,近5年一直保持著50%-60%的區間波動;而如果從基金配置的角度來看,國內權益類基金占比相對較大。
從歷年的FOF集合平均業績來看,FOF集合的凈值走勢與國內權益市場的表現呈現高度相關性。過于局限的資產投向導致凈值波動高、回撤大,并沒有體現出FOF配置的價值所在。
總體來看,FOF集合主要的投資方向依然是基金,并且倉位波動
較其他資產來的低。而隨著國內FOF的規范化、成熟化,整體持倉基金數量在未來應該是上升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