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思文
在從嚴監管和大資管時代的新常態背景下,券商正在積極推動資管業務回歸本源。作為資管業務的重要管理模式,近年來,主動管理業務已成為考核券商資管業務能力的重要指標。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最新數據顯示,今年第二季度前20名證券公司主動管理資產月均規??傆嬤_到28559.71億元,較第一季度微降3.22%。
盡管規模有所下滑,但主動管理業務的占比從去年起就在逐步提升。業內人士告訴《證券日報》記者,券商的主動投資能力仍有待提升,以主動管理為主的券商集合理財產品品種有限,且收益率較低,產品吸引力有待加強。
中信證券
以4070億元蟬聯第一
受《資管新規》和《券商大集合指導意見》的影響,券商通道業務和資金池業務仍在整頓,通道業務進一步壓縮,券商資管正在朝主動管理轉型。
從最新出爐的證券公司私募主動管理資產榜單來看,第二季度未有新進券商躋身前20名榜單。中信證券主動管理資產月均規模以4070.46億元繼續位列第一。國泰資管以3608.33億元繼續穩居第二。華泰資管以2456.8億元反超廣發資管躋身前三。主動管理資產月均規模超過2000億元的還有廣發資管,為2160.36億元。
中信建投證券、招商資管、申萬宏源證券、華融證券、光大資管和海通資管分別位居第四位和第十位。
在此次公布的名單中,記者發現,有10家券商的月均規模出現了下滑。
其中,下滑較多的券商有中金公司、中信證券、德邦證券、中銀國際證券等,分別環比下降36.42%、20.66%、16.15%、11.89%。而環比反增的5家券商分別是國泰資管、中信建投證券、海通資管、中泰資管,分別增長16.92%、15.31%、14.92%、6.18%。
愛建證券分析師方采薇表示:《資管新規》短期內對券商資管業務仍有壓制,尤其是通道占比高的券商,券商資管規模持續收縮,但收縮幅度開始減小。
多家券商
向內涵式主動管理業務轉型
整體來看,有部分券商優先發力主動管理業務,目前相關占比已超過行業平均水平。
首先,排名靠前券商的主動管理規模占比至少在40%左右。本次資管月均總規模排名前三的中信證券、國泰資管、華泰資管的主動管理規模占比分別為35.15%、48.44%、29.27%。
值得關注的是,華融證券、廣發資管、中泰資管等券商的主動管理資產規模占比排名靠前,十分搶眼。主動管理規模占比最高的是華融證券,占比達67%,廣發資管的占比達65.81%,中泰資管的占比為61.64%。東證資管、中金公司、光證資管、財通證券的主動管理資管規模占比也在50%以上。
“在通道業務持續收縮下,券商紛紛向內涵式主動管理業務轉型,在加強投資管理能力、豐富產品類型設計、拓寬產品銷售渠道、完善產品風控能力等主動管理能力發力,券商主動管理能力已成為穩定業務收入的重要手段。”方采薇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