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證券報記者日前從交通銀行了解到,截至4月末,該行主要匯率管理工具——代客遠期結售匯簽約金額較2020年同期大增。面對匯率波動加劇的市場環境,銀行業正在發力培育客戶匯率“風險中性”理念。
交通銀行國際業務負責人表示,近來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彈性增強,該行在業務辦理中,幫助相關企業樹立“風險中性”理念、增強匯率風險管理能力。
“風險中性”理念是指企業把匯率波動納入日常的財務決策,聚焦主業,盡可能降低匯率波動對主營業務及企業財務的負面影響,以實現預算達成、提升經營的可預測性及管理投資風險等主營業務目標。
“交通銀行針對適用客戶推出相應外匯衍生產品,讓客戶更加靈活地選擇套保產品和工具,優化匯率風險管理目標。企業客戶利用不同策略與組合進行風險規避的積極性大幅提升。”該負責人表示。
針對一家國有鋼鐵企業遠期購入鐵礦石的需求,交通銀行與公司交流了財務理念,明確了公司套保策略,企業“風險中性”意識增強,今年累計辦理遠期購匯業務8000萬美元以上。
該負責人表示,這類企業往往在衍生產品操作上相對謹慎,對此,交通銀行提供規則最為簡明的遠期購匯業務方案,可通過鎖定遠期采購成本,避免匯率波動對公司采購的影響,從而鎖定公司利潤率。
“除了擔憂匯率波動,外貿企業也希望全部享受匯率單邊升值或貶值的好處。在辦理遠期購匯后,若人民幣再度升值,企業總感覺吃虧了。有時,通過銀行進行匯率風險管理還要付出一筆費用。因此,一些企業持觀望態度。”該負責人表示。
針對這一情況,交通銀行推出了外匯期權及組合期權等產品。一家打印機制造商出口企業經分析后,選擇了交通銀行外匯期權產品。該負責人表示,該行根據企業個性化匯率保值需求開展適合度評估,向客戶推薦了更為靈活的期權產品,企業最后辦理了2000萬美元的期權組合業務。相比遠期購匯業務,期權產品讓企業在到期交割環節有更多靈活性。
交通銀行還利用離岸金融優勢,通過全口徑跨境融資+匯率風險管理產品方式為企業提供金融服務。
一家糧油貿易公司希望通過全口徑跨境融資借入境外資金,但存在匯率風險。交通銀行提供了等值1000萬美元的港元外債資金,結匯后用于企業經營。為對沖港元升值風險,該企業選擇簡單有效的遠期購匯交易匹配跨境直貸業務進行套保,鎖定綜合融資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