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萌
入夏以來,多地圍繞夜間經濟消費熱點開展各類主題活動,夜市、夜購、夜游、夜食等豐富多彩的“新夜態”點燃“夜經濟”,升騰起濃濃的煙火氣。
在重慶,日前啟動的2025不夜重慶生活節將推出“玩轉不夜城”、川渝城市夜經濟嘉年華等200余場主題活動;在上海,2025夜生活節將從6月份延續至9月份,推出130個主題特色夏夜活動,帶動夜間經濟發展。
與此同時,各地也在積極探索夜間經濟與文旅、科技、體育等領域的深度融合。例如,在夏日夜騎的帶動下,北京門頭溝區附近商圈完善配套服務,讓這項戶外運動成為撬動城市夜間消費的新支點;河北唐山遷安天元谷景區以“線下沉浸+線上互動”模式,讓地方特色文化充分曝光,持續產生長尾效應。這些活動不僅吸引了大量游客,也帶動了本地消費增長,成為拉動內需的重要力量。
盡管夜間經濟呈現蓬勃發展態勢,但其潛力仍有待進一步挖掘。筆者認為,未來還應在文化賦能、業態創新等方面繼續加力,讓夜間經濟成為消費增長的持久動能。
一是提升夜間經濟的“文化附加值”。夜間經濟不僅是消費的延伸,更是城市文化的重要體現。例如,甘肅將敦煌壁畫中的文化底蘊融入夜市“布景”中,把敦煌夜市打造成“一街一景一故事”的絲路風情畫卷;陜西西安通過“大唐不夜城”復原盛唐景象……這些均是文化賦能夜間經濟的成功案例。未來,各地應注重文化內涵的挖掘和品牌建設,進一步將地方特色融入夜間消費場景。
二是利用科技手段推動業態創新,豐富夜間消費場景。比如,運用AR/VR打造沉浸式夜游體驗等。
三是加強政策引導,建立多部門協同機制,推動夜間經濟規范化發展。包括進一步優化交通服務和安全措施等,為夜間經濟提供良好的發展環境。
夜間經濟作為城市商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正以其獨特的魅力釋放出巨大的消費潛力。未來,隨著新業態、新場景不斷涌現,夜間經濟將為激發消費市場新活力、賦能城市經濟高質量發展持續注入澎湃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