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余若晰
“除一線城市外,二三線城市,夜間經濟有更大發展的潛力。有數據表明,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部分行業的夜間經濟占比已經超過了50%。所以,這項數據可以從側面反映出對于二三線城市,隨著人們對于生活品質要求的不斷提升,夜間經濟也是消費升級的重要領域,有望成為城市經濟的發展的新增長點。”萬博新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營商環境中心主任劉哲對記者表示。
夜間生活在一些人眼中不過喝酒、擼串,而實質上,夜間經濟指的是從當日下午18時到此次早上6時發生的經濟文化活動。近年來,隨著我國居民的消費水平的提升,夜間經濟日益發展,也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和宣傳。
從去年年底至今,多地陸續出臺相關政策,鼓勵發展夜間經濟,夜間經濟儼然已經成為熱門詞匯。
劉哲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夜間經濟是滿足人們多元化生活需求的一類經濟形態,在時間上延伸了消費的鏈條,能夠豐富人們的休閑娛樂生活,挖掘人們在假期之外,工作之余的消費潛力;在空間上拓寬了消費的群體,滿足不同年齡、不同職業群體的需求。
《證券日報》記者注意到,為推動夜間經濟發展,包括北京、上海等地紛紛出臺相關政策,計劃打造“燈火不熄”的夜間經濟。
與此同時,相關調查報告顯示,有60%的消費發生在夜間,大型商場每天18時至22時的銷售額占比超過全天的一半。
從行為模式來看,夜間經濟通常以休閑、旅游、文化、餐飲、購物等行為為主,是屬于本地居民和外來游客共同的生活方式。
具體行業而言,劉哲認為,夜間經濟具有較強的休閑娛樂特點,服務業將成為夜間經濟的主流,例如餐飲業、影視業、展會、文藝演出、零售等行業發展的空間更大。
有業內人士以演出市場為例指出,近幾年,隨著經濟的發展和文娛消費的擴張,現場娛樂增長迅速。而在現場娛樂中,演唱會、話音樂劇、話劇等娛樂形式通常都在晚間,這部分的增長也為夜間經濟的發展作出了貢獻,也依舊擁有增長潛力。
不過,雖然目前夜間經濟正火,但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給潑了一盆冷水。他認為,目前來看,夜間經濟并非剛性消費,特別是在經濟環境不理想的情況下,會持續消費夜間經濟的群體,此前已經是消費群體,而其他消費群體目前很難轉化為新的群體,所以,基本不太會有明顯拉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