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侯捷寧
10月15日,安永發布《中國走出去》第九期報告《國際貿易新格局下,中企如何應對“出海”新挑戰?》。報告指出,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全球排名穩步上升,保持了結構優化、有序發展的態勢。2018年全球跨境投資監管進一步趨嚴,眾多發達國家都出臺了外商投資限制類監管措施,對跨境投資影響較大,中企海外并購面臨更多挑戰。
安永交易咨詢華中地區主管陳瑄認為,未來中企海外投資將呈現五大主要趨勢:第一,“走出去”和“引進來”形成良性循環,重塑中企全球價值鏈角色;第二,共建“一帶一路”對中國外向型經濟貢獻將進一步增加;第三,抓住數字經濟時代發展機遇,企業加速拓寬對外投資領域;第四,提倡綠色“出海”,保持對外投資可持續發展;第五,企業急需制定與企業國際化發展匹配的人才戰略。
報告指出,在新貿易格局下,世界經濟波動加劇,發展中國家需要更緊密地合作來抵御逆全球化風險,一方面將促使發展中國家加速對接“一帶一路”倡議;另一方面將促進中國企業提高海外投資質量,加快培育國際競爭優勢,持續在全球價值鏈的中高端布局。安永建議中企應積極布局海外優質礦產品、原油和集成電路等領域,從供應鏈角度保障戰略性資源及關鍵技術產品供給,同時積極開拓國外市場,降低出口對單一市場的依賴度。
近年來,中國對外直接投資流量的全球排名保持穩步上升,展現出高質量發展的態勢——2018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流量全球排第二,僅次于日本;投資存量全球排第三,僅次于美國和荷蘭。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已躋身全球第一梯隊,但與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地位相比,對外直接投資存量占GDP的比重(只有12.3%)仍然相對較低,不到世界平均水平(38.6%)的三分之一,與發達經濟體(50.7%)的差距則更加明顯。
安永中國海外投資業務部全球主管周昭媚表示:“經濟全球化大趨勢不會變,隨著中國資本實力增強,未來中長期中國海外投資仍有巨大的增長空間,同時我們也期待對外投資給中國經濟帶來新的動力,形成‘正向循環’。雖然短期內美國等發達國家的企業仍將作為經濟全球化的主導力量并參與全球產業分工,但發達國家保護主義的持續蔓延反而為中國企業的國際化發展創造了機遇——在美國把資本和焦點撤回本土的時刻,中國資本將成為許多海外國家外商投資的較主要來源之一,此時,中國企業應做足‘功課’,結合企業發展戰略和市場需求,主動謀求產業、供應鏈和投資布局的持續優化,有效防控地緣政治等風險,抓住亂局中難得的投資‘窗口期’。”
(編輯 孫倩)